“然而,他也颛肆自用、排除异己,力排李纲、李光等名臣,创立月桩钱,给东南地区的百姓留下了上百年的苦难。”
第460章
吕颐浩一惊:“月桩钱?为了北伐,为了筹集军费,老夫也是无可奈何啊……”
从仁宗时期就开始积贫积弱的北宋,经过两党相争、金人肆虐,早已不堪重负,便是想要北伐也没有钱财支撑了。
评论区
“月桩钱是南宋时期为了筹措按月拨发的军饷而额外征收的税款。”
“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今南京),急需军饷。朝廷命令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但漕司不愿意从自己的腰包里出钱,就向地方摊派,从而产生了月桩钱这一税款名目。”
神宗赵顼:“漕司的钱也是大宋国库的税收,不是你自己的私产!”
王安石劝慰道:“人皆有私心,漕司的钱是用来维持漕运的,若是拨付军饷,就要耽搁粮草输运了。”
“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这笔款项,对治下百姓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月桩钱的征收名目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麴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此外,还有因为诉讼而产生的罚钱和欢喜钱等等。”
“月桩钱最初在江东地区推行,后来逐渐扩展至江浙、湖南等地,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苏轼:“这些钱怕是不止用作军费,还有官员上下其手,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吸食民脂民膏吧。”
吕颐浩深感冤屈:“月桩钱是为了抗金北伐不得已的举措,北伐结束后就要停止啊!”
但他不知道的是,南宋的北伐半途而废,该交的税却一分不少。
“吕颐浩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算是得到了历史的肯定吧。”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什么?我之听说过凌烟阁和麒麟阁。”
“南宋理宗将大宋建国以来的二十四位功臣供奉在昭勋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宋朝的文臣武将都瞪大眼睛,想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
“但是,宋朝的政治环境太过复杂,南宋更是党争贯穿始终。这二十四个功臣中,除了赵普、曹彬等开国功臣,还有后来颇具争议的吕夷简、韩琦、富弼、司马光等文臣,以及两宋之交的韩世忠、张浚等武将。但却没有主持改革的范仲淹和王安石,也没有岳飞!”
“这就像凌烟阁中没有李靖和魏征一样,这榜单是用来搞笑的吗?”
“这样的榜单根本不具备公正性,吕颐浩在其中也并不能证明他的功绩!”
……
两宋不论是上榜的还是落榜的文臣武将的期待都落空了,不被后人承认的榜单没有任何价值!
【建炎三年秋,完颜宗弼率领大军挥军南下,渡过长江,赵构再次派崔纵、杜时亮等两批使节卑辞乞和,金人不答应,将重兵集中于江淮一线,以渡过长江、生擒赵构为最终目的!】
岳飞:“是金兀术!”
张宪:“不过是岳帅的手下败将罢了!”
【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叫金兀术,过去曾作为完颜宗望的副将,参与了灭辽、灭宋之战。完颜宗望去世后,他成为了这支大军的统帅,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完颜宗弼:“二哥(完颜宗望)俘虏了宋朝两个皇帝,我也不比二哥差,定要抓住赵构,让他们一家团聚!”
【七月,赵构来到杭州,将杭州改名临安府,打算将这里作为临时的安乐窝。完颜宗弼派遣一支军队攻打洪州,战胜后屠城而去,继而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他则亲率主力追击南宋小朝廷,直捣临安!】
【赵构又双叒叕向金国乞和,国书上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并彷徨,跼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
【赵构寄希望于金国能够饶他一命,让他偏安一隅,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完颜宗弼的目标就是赵构本人,完全不理睬他的摇尾乞怜,一举突破了长江防线,占领建康,直扑临安!】
北宋有点心气的皇帝都怒了,他们不承认赵构是赵宋皇室的子孙,纷纷在天幕评论区怒骂出声。
这让两宋之交的某个时空开始蠢蠢欲动,逐渐偏离了历史原本的方向。
【吕颐浩建议赵构登船入海避敌,赵构将长江防务全权交给杜充,坐着御舟离开建康,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驻跸于此。】
【十一月下旬,金军在马家渡击败宋军,都统制陈淬战死,由此渡过长江。至于镇守建康的杜充,自然是第一时间便投降了金军。赵构得报,接受了吕颐浩的建议,逃往明州(今浙江宁波)。】
【十二月十五日,金军攻陷临安,赵构决定入海避敌,自明州逃往定海县,十九日,又渡海逃到了昌国县。】
【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仍幻想着与金人议和,命参知政事范宗尹、御史中丞赵鼎留在明州等待金国的使者。】
【不久,二人接到金朝国书,国书中除了将赵构痛骂一顿以外,别无其他内容。】
评论区
“想投降都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