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与寇相这边儿对接协调完毕,李平安会立刻扩大生产,到时候又可以解决一大批百姓的就业安置问题。
所以李平安从来不担心自己人吃不饱肚子,也能养活整个龙州,乃至定南州。
如果再给他几个月的时间,李平安甚至有信心,辐射周边儿更多的州县。
可老天爷不给他时间。
这干旱连绵的时间太久了,朝廷又在不断地加税,到时候百姓可怎么活?
而且即便是丰收年岁,天下可以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有定数的。
随着前朝和大康两代王朝,都无法解决世家的问题,大量的土地集中在他们手里,同时通过科举,又诞生了大量的寒门官员,他们也会肆无忌惮地并购土地。
李平安可以展工业,可以通过铸造假币,去汲取南越的养分,通过各种办法,养活就近的百姓,可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怎么办?
最根本的办法,其实还在于打击地主豪强,阻止土地兼并,同时大力展农业。
说到底,大康是个农业国。
打击地主豪强,乃至世家,李平安自己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别说是李平安,就连眼前的这位寇相,以及朝堂上的圣人,想要做也是千难万难的。
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毛病,基本上无法协调。
这个时候,要么开拓外面的利益,要么就改革。
但其实还有一条路线,那就是大肆提升农业技术,寻找新的高产作物。
比如说,某个来自辽东大地的王朝,土豆和红薯的推广,就给他们续命不少。
李平安其实很早就想到过红薯和土豆。
可随即李平安又放弃了。
他与魏尚合伙做生意,其实已经涉及海上贸易,但这寻找土豆和红薯的道路也非常的艰难。
不过李平安在前世,也在乡下生活过,对农事并不算陌生。
虽然无法跟袁神这样的大佬相比,但对于大康来说,也算是比较前的技术。
目前大康的耕种技术,在李平安看来是极其落后的。
很多地方,尤其是刚刚开的区域,还在使用刀耕火种。
所谓刀耕火种,其实就是砍伐森林,粉碎草木,然后用他们的灰作为肥料,进行播种。
他曾经起眼看见过,很多百姓播种的时候,甚至不会翻地,只是用棍子在地上插个窟窿,然后把种子扔进去。
这种原始而落后,极尽后世的小黑人,产量怎么可能提高。
根据听风统计的数据,大康的水稻产量最高者,不过二百斤,而小麦更惨,基本上每亩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而且还要风调雨顺才行。
当然,也不是说,百姓不知道翻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是很多老百姓家里根本没有牲口。
只能靠自己一双手辛勤地劳作。
在加上这年头战乱不断,疾病奇多,很多家庭的男丁也不算多,经常会出现农夫上阵干农活的事情。
指望着一群老弱妇孺干活,恐怕等到农时过去,也翻不了几亩地。
所以很多人家,往往会采取最粗糙的耕种方式。
李平安很久之前,就考虑过,将后世的生产方式传播给百姓。
然而定南州这边儿山地多,很多百姓把土地都荒废了,而且前一段时间,主要考虑是水源问题,所以就逐渐耽搁了。
现在寇相问起,又有能力改变这些,李平安便准备陪他聊一聊。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平安也算是个读书人,怎么会不去研究呢。莫说是平安,便是其他的读书人,大抵也是看过一些农书的。”李平安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