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朝士大夫抗争精神与风骨气节的体现。”
“但自此之后,那些敢于抗争皇命的士大夫越来越少,留下的都是一味迎合皇帝,唯唯诺诺之辈!”
【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大臣因为立场不同而相互攻击、谩骂甚至斗殴,使得朝臣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加剧了明朝政治的动荡和不安。】
【一直到嘉靖十七年,朱厚熜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朱厚照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朱厚熜的胜利最终结束!】
评论区
“这件事中最无辜的要数明仁宗了。”
“太庙祭祀是有人数限制的,朱厚熜为了把他爹抬进太庙,将朱棣从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万世不祧,而明仁宗的牌位则被朱厚熜移出太庙正殿……”
……
朱棣:“老子这辈子兢兢业业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四个字,你这‘成祖’二字岂不是明晃晃的告诉所有人,朕的皇位是得来不正!”
朱高炽:“为了把你爹抬进太庙,就把你祖宗扔出去,你可真是太孝了!”
【嘉靖七年,杨廷和被削职为民。次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这是史书对他的盖棺定论!】
【在大礼议中崭露头角的张璁、桂萼得到了朱厚熜的信任,朱厚熜也坚定了自己的用人之道,那便是——只有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人才能用!】
李世民:“人非圣贤,皇帝也会出错的,若是整个朝堂没有反对的声音,那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魏征:“陛下圣明,前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望陛下时刻保持警醒之心,戒骄戒躁,不忘初心!”
李世民:这都能拐到劝谏上,就不能让朕好好看看他人的热闹……
【议礼派“以片言至通显”,因迎合皇帝而得以从下级官员升至首辅、六卿,堪称平步青云,让朝廷官员看到了奉迎君主带来的好处。】
【嘉靖十七年后,内阁十四个辅臣中,如徐阶、顾鼎臣、严讷、夏言、郭朴、严嵩、袁炜、高拱、李春芳等人,有九人是通过撰写道教的青词起家的。】
【从此明朝官员中谄媚阿上之风盛行,政风日益败坏……】
朱标:“我大明的选官制度都被他破坏了!”
【通过大礼议事件,朱厚熜几乎将正德朝臣一扫而空,将皇权独揽于自己一人之手!此后,他更加独断专行,对朝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在大礼议之中崭露头角,坚定支持皇帝的张璁、桂萼成为嘉靖年间改革的主力军!】
评论区
“张璁是明朝中期的政治家、改革家,被后世认为是明中期政治改革的开启者,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张璁熟读儒家典籍,博学多才,却对科举考试无计可施,他经过八次会试,在正德十六年才考中了二甲进士,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七岁了。”
“张璁因在大礼议中支持皇帝得以平步青云,到了嘉靖八年被提拔为内阁首辅。嘉靖朝前期的政治改革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张璁为官清廉自守,勇于革新。他一生致力于明朝的政治改革,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近代更是称其为“明代改革第一臣”!”
张居正:“张大人的改革之法对某多有启发,可惜了……”
可惜没有坚定的执行下去!
“桂萼于正德六年考中进士,之后多年在地方为官,到了嘉靖年间才进入朝廷中枢,官至内阁次辅。”
“桂萼性格刚强,脾气不好,屡次顶撞上司,但也因此能够直言不讳,敢于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为政清廉,颇有才干,却也度量狭小,爱打击报复,缺少容人之量。”
“嘉靖朝的经济改革有很多出自桂萼之手,比如后来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便是他最先推行的,可惜他的改革在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下中途夭折,一条鞭法的成功还要得益于张居正改革!”魔蝎小说moxi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