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恨铁不成钢道:“你与李隆基争什么,他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你便是赢了,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其他人能斗得过他吗?”
一个能把亲爹扶上皇位的人,怎么可能是省油的灯。
太平公主:……
武则天:“若是你寄希望于一击必杀,那就太天真了,你那个窝囊的兄长可不是能对亲生子下狠手的人。”
就算你杀了李隆基,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其他侄子上位,依旧会忌惮你这个姑姑。
若是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就不要参与这样的斗争!
做个被父母兄长宠爱的小公主不好吗?
【李旦根本无法处理这样的局面,在位三年后,禅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评论区
“太上皇李旦依旧掌握着国家大权,太平公主权势更盛,成为皇帝的李隆基反倒还不如做太子之时。”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斗争实际上是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之争。”
“李旦联合太平公主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打压李隆基的势力,李隆基则想要争夺皇位。”
“太平公主联合宰相,利用舆论,企图废掉太子李隆基,李旦一惯的立场是站在太平公主这边的。”
“当时七个宰相,有五个出自太平公主门下,文臣武将一半依附于她,就连皇宫守卫也投靠了她。在外只知有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
武则天:“朕以为你这个兄长也是个窝囊废,没想到还有点心计,将你推到台前,他便能隐居幕后。不论胜负,他总不会吃亏。”
……
【次年,李隆基为夺回皇权,发兵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同党,史称先天政变!太平公主死后,朝政大权尽数收归李隆基之手,自武周之后混乱的朝局重归统一!】
评论区
“先天政变可以看成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与揽权不放的太上皇之间的终极对决!”
“李隆基先发制人,除掉了心向太平的羽林卫和公主门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寺庙,依旧免不了一死。”
“太平公主完全没有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她想要参与政治,却又如同权臣一般暴敛财物,骄奢淫逸,抢夺民田,与民争利……”
“她手下的势力大多都是靠金银收买的,品行端正者极少。这样的人成为官吏后,不会想着如何治理国家,而是热衷于争权夺利。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才能出众。”
“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不过是第二个韦后和安乐公主。”
“自武则天称帝之后,唐朝对于女人干预政事十分敏感,太平公主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我们无法预料太平公主执政后的天下会走向何方,但历史已经证明了李隆基的胜利……”
“我不是历史决定论者,但太平公主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治教育,从她卖官鬻爵、贪图享乐,以权谋私等行径也能看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太平公主心乱如麻,天幕中的后人支持母亲成为皇帝,却不支持她参与政治。
难道她真的这么差吗?
这一刻,她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要学习治国理政之道,不知母亲愿不愿意教她……
第312章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李治与武则天之孙,李旦第三子。他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负争议的皇帝。】
评论区
“不论是唐玄宗的粉还是黑,都希望他早死二十年。”
“若是唐玄宗五十岁便驾崩,他甚至能冲击千古一帝的名号!”
“他就该将自己的寿命给唐太宗,那样就完美了。”
“前明后暗的帝王无人能及唐玄宗。”
“……”李世民面色深沉,什么莫名,提醒诸位朝臣:“来了!”
李治与武后双手交握,对这个孙子爱恨交加。
李治:“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居然还是个美谥。”
武则天叮嘱李隆基:“好好看着天幕,这是历史,也是未来。”你能成为皇嗣还是一命归西就看你将来所作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