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红星钢铁集团主导成立的红星联合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式成立。
该公司也成为了红星钢铁集团控股的第五家总公司级别的分支机构。
红星联合建筑工程总公司主要接受了三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合作支持。
圣塔雅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提供工程机械、企业管理、监理及技术,东风三一建筑合作社提供监理、工程管理和综合技术。
第三方也是控股方为红星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工程资质的建设、建筑工程的承揽、建筑工人的管理、企业管理以及综合业务管理。
三方均为建筑工程公司,性质有所差别,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将实现联合经营。
为什么是联营,而不是股份制?
很简单,此时的国内还没有股份制有限公司或者责任公司一说,这得等到开放以后了。
股份制公司与联营公司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差别,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董事会。
圣塔雅集团在内地不具备投资资格,但变通地通过技术投入和设备投入的形式实现了联营目标。
内部股份制划分写在了技术引进合同中,如果红星厂耍无赖,红星建筑工程总公司就是没有圣塔雅集团的股份,可这种分则两害的情况不会出现。
再看东风三一建筑合作社,集体型企业掌握了先进的工程管理和综合技术。
引入该集体的目的是充分掩护圣塔雅集团的合作,也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
直白地讲,红星建筑工程公司能拉得出一支建筑工人队伍,有能力争取建筑工程项目和资质。
但缺乏管理经验和工程经验。
按李学武给李怀德解释的意思是,想要快完成建筑公司的搭建,借助外力和一些必要的手段是最快的,也是最佳的方式方法。
圣塔雅集团出工程技术,东风三一合作社出管理技术,红星建筑工程公司出人力和资质。
三方合作,优势互补。
因为有着圣塔雅集团建筑工程公司的技术支持,红星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国内建筑行业执行标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直接突破了几道标准线。
在工程施工类作业中,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消防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转向施工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项目实现升级。
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了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等,这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得到了体现。
河畔新村、河畔花园、河畔大街、双子楼、联合工业大楼、报社大楼、科技研究院等建筑都有三方合作的基础。
同样的,钢城工业区和营城船舶厂区也有相关的房屋建筑工程正在施工。
而在市政公用工程中,道路、桥梁、隧道、水利水电等工程,也体现在了施工项目中。
红星厂的三大工业区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施工,这是圣塔雅集团以此为切入点的主要原因。
这些工程项目都具有代表性,在完备充足的投资信心加持下,新设备、新装备、新样式被选择。
圣塔雅集团的工程和设计团队尽情地与红星厂的工程管理团队沟通协作,达成最终目标。
这其中也包含了机电、消防、钢结构以及装饰装修等工程项目。
李学武前几天视察的工业展览馆项目就使用了钢结构,这是在圣塔雅集团支援团队的指导和领导下建成的。
据郎镇南所说,国内钢结构建筑还是比较少见的,除了建筑材料不充备以外,还有技术不达标。
最关键的是缺乏设计经验。
而李学武在同总工程师夏中全讨论过程中也强调了审美和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在这一次建筑工程合作中,按照李学武的要求,圣塔雅集团除了提供部分监理、审计工作以外,还加大了设计服务类的投入。
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电气化系统设计等等。
说到建筑电气化,红星厂在河畔新村、办公大楼等几个建筑群投入了巨资。
一方面为未来科技展预留加装和补充的空间以及管道,另一方面则结合目前的先进技术,给建筑群挂上科技的外衣和内衣。
李学武特别关注的安防和消防系统、电梯和通讯系统、照明和给排水系统等等也得到了圣塔雅集团先进的技术支持,结合内地的实际情况,由华清大学工程学院的教授主持了相关的研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