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密嫔现在也闲着吧?让人去请了密嫔来。”话赶话,既然说到这中秋的事儿上来了,乌雅秀贞干脆就先说正事儿好了,命人请了密嫔来,将江南那边进贡的事儿交给密嫔:“每年中秋都是要送节礼的,今年这节礼,到时候你来办,内务府那边你也来对接,到时候呢,你再找你章佳姐姐商量商量,看这上进来的月饼布料,到时候该如何分配,各家能赏赐多少。”
这各家,说的是皇子阿哥府上,还有公主府上,以及,重要的臣子府上。
光是皇子阿哥呢,现在在外面肩负的,都已经是十六七个了,再加上九格格这些有了公主府的,至少得准备二十家的——并非是所有公主都留在了京城了,但多准备几份儿,也是担心到时候有蒙古回来探亲的,就像是三格格,年年是要回京的。今年暂且还没回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要赶在中秋了。
臣子府上呢,也得看皇上心情。皇上今年看重谁,生谁的气,这到时候都是要问一问的——直接问康熙,这种事儿,是宁愿冒着让康熙生气的危险,也得问的,不能自己做主。
密嫔忙应了下来,乌雅秀贞又说起来乾清宫那边伺候的人:“有两个是到了年纪的,江南那边过来的,我想着是不是打发出宫了,或者,该配人了配人。”
这种的是没伺候过康熙的,但凡伺候过康熙的,都是得了名分的,康熙在这方面,做的还算是敞亮,并不会让人无名无分的跟着伺候。
密嫔自觉这事儿和自己没关系,就笑道:“又要娘娘操心了。”
乌雅秀贞摆摆手:“分内之事儿,之所以要和你们说一声,是想着你们府上都有格格,是不是要请回去做个教养嬷嬷什么的。”
胤禛府上现下没女孩子了,六阿哥府上自有教养嬷嬷,十四阿哥府上也有,都是从乌雅秀贞身边出来的。十三阿哥府上呢,也有章佳氏身边的,密嫔按理说也是不缺人的。
但密嫔儿子多,她自己也年轻,汉女进宫,根基不深,这教养嬷嬷,大概还是差几个的。
果然密嫔就有些犹豫起来,但顿了顿,还是摇头:“暂且不用了,十八阿哥年纪还小……十五和十六都不用操心。”
毕竟是乾清宫出来的,放在哪儿都不合适。
人家既然推辞了,乌雅秀贞也不强迫,只点点头:“也好,回头你们也问一问,看谁府里要用,若是都不用,人回了江南,那想要再请回来,可就难了。”
江南那边很是盛行请教养嬷嬷,一来是有钱人多,二来呢,远离京城,想要知道京城这边流行的规矩礼仪,也就必得请个从京城回来的嬷嬷。
密嫔忽然想到个事儿,忙笑道:“娘娘且等一等,您说起来这江南,妾身忽然就想起来,妾身有个娘家侄女儿……”
这宫里出来的,尤其是乾清宫出来的,说出来那脸面可就是一等一的了。
“一个还是两个?”乌雅秀贞问道,密嫔伸手:“一个就行了。”
两个的话,怕到时候勾心斗角什么的。
三个人商量了一会儿的事情,章佳氏和密嫔就告辞了,乌雅秀贞照旧忙自己的,看看账本,对对名册,趁着今年年景好,宫里有到了年岁的宫女,就打算给放出去。
明年又该小选,再换一批人手进宫。
乾清宫那边,康熙躺在软榻上翻书,自从将阿哥们都弄到了南书房,康熙就空闲了许多——第一遍折子有人看了,再送到他这边,他就轻松了许多。
请安折子盖个章就完事儿,议事的折子,有些阿哥的看法,康熙赞同了,那折子就不用康熙再批了。康熙若是不赞同,那才需要再批一下。
工作量大减,他现在才有空闲翻书。
听着梁九功说永和宫的事儿,那一字一句的,竟是和乌雅秀贞她们说的没什么两样,完全相同的。
听着乌雅秀贞说磨炼,康熙自己都笑了一声:“德贵妃倒是好宽的心。”
章佳氏那样谨慎的人都有些坐不住了,偏她还想着是磨炼儿子们性子呢。
梁九功垂手站在一边,也没敢接话。
康熙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等整个说完,康熙就叹气:“若是人人都有德贵妃这气度这心胸,那朕得少多少烦心事儿。老四最近在忙什么呢?”
梁九功也没敢耽误,赶紧说道:“四爷最近在府里参佛呢。”
康熙有些吃惊:“参佛?”
“是,四爷之前得护国寺方丈送了一串佛珠,现下又找了佛经,每日里得空了,就会和谋士们辩经参佛。”梁九功说道,康熙就沉默了下来,怎么说呢,没想到四儿子有这样的操作。
老四那性子,说好听了,是嫉恶如仇。就他这次责罚他,实在是因为胤禛在京城,半点儿没留情,小半年时间,竟是换了两个顺天府府尹,还将三个京官给下大牢了,怼了五六个大臣,反驳了宗室王爷面子……搞的京城怨气冲天,人人上折子告状,说他四阿哥毫无人情,不顾惜朝廷脸面,仗着康熙不在京城,大权在握,就大肆打击旁人,搞权利专一这一套。
康熙确实是存着磨炼胤禛性子的想法的,他这性子,若是做王爷,那是极好的,将来必然是下一个包青天。
可若是要做上位者,那就有些不太够了。包拯能传出那样的名声,还能有那样的政绩功劳,是因为上面坐着的是宋仁宗,宋仁宗这人最出名的,就是一个仁字。
可将来这皇帝若不是胤禛,胤禛就只是个臣子,那哪个皇帝能容得下他?
就算是他做皇帝,他这样的性子,难道一登基,就先砍杀朝臣一半儿?那岂不是各个衙门都要瘫痪了?到时候,谁来做事儿?
再者,文武百官在他手底下战战兢兢的,那他岂不是成了暴君?
大清可不能出一个暴君。
所以胤禛这性子,那是不行的,康熙就干脆先将他禁足,他能改正自然是好的,若是改不了,康熙自有别的法子,但康熙却没想到,他竟是去参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