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刘弗陵不知道刘彻“多少岁”,那她秦念问这个问题应该不突兀,不会表现出“异常”。
直接以“刘彻”相称,是为了符合人设。
………
秦念是谁?
朱元璋脸色相当难看。
一则他试图询问朱棣他是如何登基,天幕却提示“违反规则二”。
二则他不认识秦念。
这就意味着此人必是大明之后的帝王。
大明,亦未能万世。
秦念民心榜第一,高于唐太宗李世民。
如此可怕的排名,足见其功绩。
只是不知为何,此人竟然不在声誉榜上。
【刘彻:元狩四年。】
刘彻迅速恢复冷静。
秦念之问一出,他就隐约猜到了“刘弗陵”是怎么回事。
【刘弗陵:阿父,儿臣是你还未出世的第六子!】
这话特别奇怪。
但知道“元狩四年”是哪一年的人,都能理解此言。
即便是不了解年号的汉人,也懂得“还未出世”的含义。
刘弗陵的民心开始回升。
【刘彻:那朕的据儿呢?】
原来是还没有出生的第六子。
刘彻年近三十才有长子刘据,对太子的感情极为深厚。
相比于这个毫无印象的“刘弗陵”,刘彻自然更关注长子。
当然,刘彻还是对此感到喜悦。
第六子。
原来他不是子嗣艰难,而是时机未到。
………
刘弗陵没有答话。
他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毕竟子不议父,他总不能当着全天下百姓说阿父的过错。
………
刘询欲言又止。
他是过继给昭帝才继承皇位,不能直言戾太子是他的大父。
虽然对武帝有所怨恨,但武帝只是“你是何人”就引发昭帝民心受损。
刘询不敢在天意面前表现得“不孝”,就只能保持沉默。
其余皇帝也在看到民心榜的波动时变得极为谨慎,轻易不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