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5章
“他们好像是棉纺厂的。”陈冬梅道:“当年大饥荒的时候他们两口子都是厂里的职工,那时候是真的很惨,有粮票也买不到吃的,到处都缺粮。”
“他们那些工人只要看到上街赶场背背篼提提篼的农民就会跑上前来问:有什么吃的卖没有?有吃的他们就会买,高价买都很舍得。”
“那个年代是这样的噢,没得吃的饿得两眼冒金花。”杜天全道:“我出去帮人做木匠活儿,主人家招待工匠的饭都是红苕稀饭、黄南瓜焖饭或者红萝卜焖饭。这还是好的,只有我们这些匠人师傅能吃,他们自己吃的就是红苕羹苞谷羹。。。。。。主人家的娃娃看到我们吃都要直咽口水,我这个人又见不得娃娃造孽,我就会把我碗里的饭直接倒进他们的红苕羹和苞谷羹里面,大家一起吃。”
“所以人家都说杜木匠人很好。”这事儿陈冬梅可以作证:“就说你技术好,待人和气,也不耍脾气。你后来当大队干部不出工了,多少人都还在问你,都觉得可惜了呢。”
“呵呵,那是呢,我的木工活儿不是我自己吹的,那是一等一的过硬,我全部做的是榫卯结构见不到一根钉子,不像现在的一些木匠,动不动就用钉子,就用胶水,用这些方法快是快,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走性变形。”
“就是,你看我们睡那张床,那还是我的陪嫁,是你爹自己打的,现在都还牢固得很。”陈冬梅表示自己嫁的手艺人手艺了得,与荣俱焉。
“爷爷奶奶,你们那时候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零食不吃肉呢?”杜二娃听不下去了,觉得这些老人好笨。
“杜二娃,你才天真呢,连粮食都没得来吃,又哪来零食哪来肉?”田静气笑了,当真是杜家的生活开得好了,让他们都不知道什么叫闹饥荒,什么叫没得来吃。
“为什么没有啊,是不是你们懒啊?”
“你。。。。。。”
这简直是没法交流了。
“那我们还真不懒呢,出工分的时候都是拿十分的工分,遇上抢收的时候还要打着灯笼火把上工。”杜天全道:“主要是那时候产量低,再加上是吃大锅饭一起干,都是些出工不出力的主,所以才会造成人多粮少的局面。”
“那时候没得吃的也不是我们一个村一个公社,而是普遍的。”杜天全道:“别的不说,就是那开火车上的人也要跑下来摘路边的南瓜这些。”
啥?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连陈冬梅都没懂起。
“我们在铁路边做工的时候就听当地农户说,那些开火车的人在火车开得慢的时候就看到铁路边上有南瓜这些,他们就会跳下车来摘,摘了就跑到另外后面的车厢上去,有好几次都看到了偷东西,却又拿他们没办法。”
“确实也是,我刚不是说买东西吃吗?”陈冬梅道:“我记得那时候我哥他们打铁铺子旁边有一个老太太摆摊卖卤鸡腿,一个鸡腿卖一块钱,还好卖得很。”
“一块钱,又不贵。”
杜二娃张口就来。
“你懂个铲铲。”陈冬梅气笑了,拍了拍他的头:“那时候两分钱都能打酱油,三毛钱就能买一斤猪肉,你还说一个鸡腿一块钱不贵?那时候一家一屋有三五几块钱都是巨额存款了,钱是真的值钱。”
杜二娃。。。。。。还是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