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的暗示,如同在冰封的河面上凿开了一个小小的孔洞,让赵楷几乎熄灭的内心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砲械!攻城器械!这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可以绕过皇后禁令、名正言顺地重启技术研发的绝佳借口!
皇后禁止的是“秘室操持、烟异色诡”的危险实验,但砲械的设计和改进,更多涉及结构力学、材料选型和机械原理,这些都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相对“稳妥”,不易授人以柄。
赵楷立刻行动起来。他没有直接去设计新砲,而是首先一头扎进了将作监和兵部武库司的档案库,查阅所有关于现有砲械的图纸、记录和战例报告。
他需要先了解这个时代的砲械水平。
查阅的结果,让他心情沉重。
宋军现役的主力砲械,主要是单梢砲、双梢砲、七梢砲等牵引式投石机(人力拉拽),以及少量配重式投石机(砲梢一端挂重物,利用重力势能抛射,但结构原始,效率低下)。这些砲械体型庞大,操作繁琐,射程近(大多百步至二百步),精度极差,威力有限,主要用于守城时抛射巨石、火球、毒药罐等,威慑大于实效。
其设计思路,大多沿袭古制,改进缓慢。材料以硬木为主,关键部位用铁件加固。制造全靠老师傅的经验,尺寸、比例、结构五花八门,几乎没有标准化可言。一架砲从制作到调试完成,耗时耗力,且极易损坏。
面对西夏可能出现的“超大型配重砲”,现有的宋军砲械,无论是在射程、威力还是可靠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必须设计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操作更简便的新式砲械!”赵楷在心中呐喊。
然而,设计新砲,谈何容易?
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依旧是材料。砲械的主体是木材,需要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硬木(如榆木、栎木)。但优质木材资源紧张,且受限于加工能力,大型构件的强度难以保证。金属件(轴、销、箍)则受限于冶炼水平,强度和耐磨性不足。
第二个难题是动力。牵引式砲依赖人力,效率低,难以实现远射程和重弹丸。配重式砲是方向,但如何计算配重与射程的关系?如何设计高效的能量传递机构?如何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三个难题是精度。投石机的精度本就感人,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减少振动,提高发射的一致性?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涉及深奥的力学原理和工程实践,远超赵楷前世机械工程师的日常范畴,更别提在这个缺乏理论支持和计算工具的时代了。
他再次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局限和时代的巨大鸿沟。
但他没有退缩。他决定从最基础、最“稳妥”的地方入手——结构优化和标准化。
他选择从现役最多的单梢砲和双梢砲开始分析。他让鲁小鱼和铁蛋带人,实地测量了几种现役砲的详细尺寸,绘制成相对精确的图纸(用了他的标准尺和角度规),记录下砲梢长度、配重(或拉索数)、射程、弹重等数据。
然后,他尝试用最原始的杠杆原理和能量守恒(模糊概念)进行估算,寻找现有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他发现,很多砲的砲梢比例、支点位置、拉索角度都存在很大优化空间,材料使用也很粗放,导致效率低下。
他开始设计改进方案:
?优化砲梢的长径比和截面形状,在保证强度前提下减轻重量,提高回弹速度。
?优化支架结构,增加三角支撑,减少发射时的晃动。
?统一关键部件的尺寸和接口,如轴套、销钉、拉环等,实现部分零件的互换,便于战场维修。
?设计更合理的配重筐(用于配重式砲)或拉索布局(用于牵引式砲),提高能量利用率。
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尝试引入扭力弹簧的概念(用牛筋或绳索绞紧提供弹力),但很快放弃,因为这需要全新的结构,过于“诡异”,且材料性能无法保证。
他将改进方案写成条陈,附上详细图纸和数据对比,呈送给曹玮。
曹玮看了之后,颇为惊讶。他虽然不懂技术细节,但能看出赵楷的方案有理有据,并非凭空想象,尤其是“标准化”和“结构优化”的思路,确实切中现有砲械的弊病。
“嗯,条陈甚详。然,纸上谈兵,终需实证。”曹玮批示,“准尔试制一架改进型双梢砲,于京郊演武场试射验证。所需物料,报工部核准支取。”
拿到了“试点”许可,赵楷兴奋不已。他立刻组织人手,严格按照图纸和标准,精选木料,加工零件,开始制作改进型双梢砲。
过程依旧困难重重。大型木构件的加工精度难以控制,铁件强度不足,组装调试全靠经验。但凭借着“标准化”的思路和相对严谨的图纸,制作过程比以往有序了许多。
一个月后,一架体型略显“怪异”(相对于传统砲)的改进型双梢砲在京郊演武场竖立起来。
试射当日,曹玮派了下属前来观摩,工部和军器监也来了人(王貺称病没来),气氛微妙。
赵楷亲自指挥操作。砲手们按照新制定的操作规程,装弹、拉索(用了优化后的拉索数量和角度)。
“放!”
砲梢呼啸着扬起,石弹划破天空,飞向远处的目标区。
观测员报告:射程二百三十步!比同规格旧砲提升了近五十步!落点相对集中!
“再试!”赵楷压抑激动。
连续发射十次,射程稳定在二百二十至二百四十步之间,波动远小于旧砲!且砲身结构稳固,晃动明显减小!
观摩的官员们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虽然提升幅度不算惊天动地,但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显著提高,对于砲械这种精度极低的武器来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战术上更可靠,训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