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飞成了林天小院外的常客。他严格遵守着约定,从不踏入院子一步,只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他的“自然观察”。他的笔记本越来越厚,上面画满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结构、昆虫的行为轨迹,甚至还尝试着记录一些模糊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林天虽然嘴上不说,但偶尔用神念扫过那本笔记,也会微微点头。这个少年确实有些天赋,观察细致,想象力也足够丰富,虽然很多推论离真相相差甚远,但那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有时林天心情好,会在给院子里的灵植浇水时,故意将水管对着院墙外那些普通花草也洒上一些蕴含微弱圣力的水。或者修剪枝条时,将一些长得过于茂盛、但依旧蕴含生机的普通灌木枝叶丢出墙外。
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对李小飞来说却是天大的惊喜。他发现,经过林天“不经意”灌溉或“丢弃”的区域,那些植物会长得格外好,甚至连周围的昆虫都显得更加活跃有灵性。他如饥似渴地记录着这些变化,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渐渐地,李小飞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他开始尝试模仿。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最好的花肥,小心翼翼地施肥;他学着林天的样子,轻声对植物说话(他称之为“自然之语”);他甚至尝试用课堂上学的简单冥想方法,去感受周围的能量。
结果当然是徒劳的。没有圣力的滋养,再好的花肥和“自然之语”效果也有限。但他那份专注和虔诚的心意,似乎真的微微触动了一丝周围的自然能量,虽然微乎其微,却让那些花草对他格外亲近。
这天,李小飞在观察一株被林天“特殊照顾”过的野菊花时,发现叶片上趴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翅膀受损的彩色蝴蝶。少年心中不忍,小心翼翼地用草叶将蝴蝶托起,尝试着用自己理解的“自然之语”轻声安慰它,并摘下一小片沾着林天院中露水的花瓣放在它嘴边。
奇迹发生了。那只原本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接触到那蕴含极微弱圣力的露水后,竟然缓缓恢复了活力,破损的翅膀也似乎愈合了一些!它颤巍巍地扇动翅膀,在李小飞指尖停留了片刻,仿佛在表示感谢,然后才翩翩飞走。
李小飞惊呆了。他看着自己沾着露水的手指,又看了看那株野菊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明悟!
“我……我好像做到了!沟通自然!治愈生命!”少年激动得满脸通红,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他并不知道那滴露水的关键作用,只将功劳归于自己的“诚心”和“自然之语”。
从这天起,李小飞更加痴迷于他的“研究”。他甚至开始尝试用收集来的露水或植物汁液,去帮助更多受伤的小动物,虽然效果时好时坏,但他的信心却与日俱增。
林天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感慨。少年的误打误撞,倒是契合了某种“心诚则灵”的自然之道,虽然路子完全走偏了,但这份赤子之心难得。
他并没有点破,反而觉得这样也不错。让这个少年保留一份对自然的美好幻想和探索热情,远比让他接触到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要好。
然而,林天没想到的是,李小飞的“成功案例”渐渐在同学中小范围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有个叫李小飞的同学,特别喜欢研究花草,而且好像还真有点“特异功能”,能和小动物沟通,甚至能治点小伤。
起初大家只当是趣谈,但随着李小飞偶尔真的“蒙对”几次(主要得益于他长期观察积累的经验和那偶尔蹭到的、蕴含极微量圣力的露水),开始有同学悄悄找他帮忙,比如救治受伤的小鸟、或者问问哪种植物放教室比较好。
李小飞来者不拒,乐在其中,甚至自发成立了一个“自然奥秘研究小组”(成员仅三人),俨然成了校园里的一个小小“自然专家”。
这股小小的风潮,自然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县一中新来的生物老师,一位同样对神秘学和自然能量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女老师。
她听说了李小飞的事情,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可能没那么简单。她找到了李小飞,仔细阅读了他的观察笔记,并询问了他许多细节。
当听到李小飞多次提及“后山那位种地的林天哥哥”以及他的院子时,这位女老师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她感觉,自己可能发现了一条通往真正“奥秘”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