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虽然是长辈,过来帮子女带孩子,但这不意味着她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儿媳妇身上。
我们再说这位大姐,她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婆婆是来帮她分担的。
即便有没有做好的地方,她可以好好说,把道理给老人说清楚。
告诉婆婆以后她的衣柜她自己收拾,不必麻烦婆婆,她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老公去转达婆婆。
下次进小两口的房间,最好先敲门,这样不至于闹出尴尬的场景。
但她却直接责骂老人不懂规矩,这么做就少了对长者的尊重,自然让老人家不高兴,婆媳关系也很紧张。
其实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导火索就是少了彼此尊重。
有了尊重,你会知道,话不能说得那么冲,要客客气气地说。
有了尊重,你才知道他人的东西,未经许可,最好不要触动。
就跟孩子长大了,父母要进入孩子的房间,也要先敲门,得到许可后再进去。
把尊重这件事做好了,我们跟他人打交道时,就会少很多争吵和矛盾。
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当我们的言行体现出我们的尊重时,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
他感受到一份尊重,他才愿意回馈你一份尊重,有了彼此尊重,大家才能好好交往。
说完尊重,我们再看第二件事,那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站在别人的立场,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设身处地替他人考虑,说白了就是尽可能地理解对方。
不是有句话叫理解万岁嘛,被人理解是每个人内心都渴望的东西。
我们不是别人,没有发生过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实是很难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的。
我们只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想象一下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怎么办。
然尽力去理解他人,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刻的感受,才能跟对方共鸣。
比方说,当爸妈的都希望孩子成绩好,考试都考满分。
只要看到孩子没考好,火气就特别大,就顾着数落和责怪孩子了。
骂哭孩子后,自己心情也不好,孩子也不见得从你的责骂里学到什么。
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也因为这种责骂变得越来越差,将来孩子可能什么话都不愿意跟我们说了。
碰到这类事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着理解孩子的心情,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会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想象一下,我们是一个没考好的孩子,带着一张不及格的试卷回家见父母,你希望父母怎么做?
通常情况下,没有考好,我们心里也很难受。
我们很希望父母能宽慰自己,安慰我们说下次好好发挥,继续努力。
我们肯定不希望被爸妈劈头盖脸骂一通,他们又不知道试卷什么难度。
也不知道我们其实也很努力,虽然考试结果不好,但我们有信心下次考得更好。
要是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我们的学习动力会更强,更愿意加油学习。
但是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没考好的结果。
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没好好学,然后把失望和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陷入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行,很自卑,再严重的干脆厌学,不想学习了。
这样的结果不是让父母更糟心,更生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