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向定了,下面就是细节。
每天都仿佛卡在了时间循环里,一日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套路:
早上十点,任红霞攒起来的主创团队和小吴一起到会议室,开始头脑风暴,思考方向。
中午,订饭,一边吃饭一边头脑风暴。
下午,想出一个方向,主创团队策划分析这个方向的可行性和受众面。
傍晚,订饭,一边吃饭一边听策划分析出的结果。
晚上,文案攒大纲思路,摄像谈拍摄手法。
凌晨两点到三点,也可能四点五点……散会。
早上十点,大家重新坐到一起,把昨天的案子拿出来再次审视。
刚刚想出来点子的时候很兴奋,亲妈眼看啥都好。
搁了一眼,味儿就变了,亲妈变后妈。
推翻,重来……
如此这般,过了整整十天。
已经推翻了九版,本来有一版已经让任红霞觉得第二天想起来也很高兴,但是,不能让小吴同学高兴,小吴同学压根没听懂他们兴奋的点在哪里,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纯看片观众,如果他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要怎么样才能说服外面文化层次更低的观众。
小吴同学不像朱总,会强硬的说“我觉得不好,就是不行!”
他就像一个虔诚老实又执着的学渣,缠着班里的学霸给自己讲题,听不懂也绝不放弃,但是怎么都听不明白,把学霸给说绝望了。
要不是纪录片想找个愿意投资的人千难万难,任红霞真的想放弃这个眼神清澈的富二代。
就在大家都非常痛苦、睡眠不足的第十一天,路菲菲出现在头脑风暴的会议室。
所有人,包括任红霞团队和小吴同学团队在内,不由得眼前一亮,比喝了三杯冰美式还精神。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飘出一句话:“得救了。”
按路菲菲所想,十天了!他们怎么着都应该已经推进到每集的分集大纲、去哪些地方拍摄、联系协作单位了吧?
自己过来,就是看看他们的大纲里面有什么亮点,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典故,联系到的协作单位有什么能吹的点,最好再从协作单位上再薅点羊毛来支持拍摄工作……
这才是一个营销公司应该做的事。
结果,他们居然还卡在不知道怎么拍上面。
他们在纠结东西是要不要从茶树发芽开始拍、炒茶工艺的t历史变迁、炒茶人的技巧,以及等等……从之前讨论的内容来看,《茶马古道》起码得过十集才能让茶叶上马背,走上茶马古道。
任红霞以前的合作伙伴都是专业人士,不需要她说什么,他们自己会对拍摄难度、观众接受度,以及收视率的基本盘都有一个大概的预估,在第一天开会的时候就能解决掉这些问题。
现在,她的团队都是慕她名而来的半吊子,只能说是“爱好者”,愿意学。
愿意学,也就是不能即插即用。
再加上甲方小吴连半吊子都不是,就更加灾难了。
项目组的助理简单把前几天的会议结果说给路菲菲听,路菲菲听了半天,觉得有点疑惑:“你们是还没有确定想展示什么,就已经在讨论细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