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总……”
司机押着刚刚被撞晕又被吓到的无面人,询问段永昼。
段永昼开口:“你在这等吧,我陪他走走。”
“是。”
余弦看了一眼司机,给肖愁又发了个信息,放了地址。
得到了很快过来的回复。
段永昼开口:“来吧,我认得路。”
余弦点点头:“好。”
这片商业街的夜晚依旧明亮,咖啡店也整夜开着,穿着职业装的人来来往往。
段永昼问:“刚刚那个人是谁?”
余弦隐去了“中邪”这款游戏,开口:“是一个切下自己脸皮的人,感觉被什么俯身了……他之前失踪了一段时间。”
“嗯,这段时间经常有失踪案。”段永昼点头。
余弦好奇道:“最近这个片区,还有出现这种血十字、中邪的人的现象吗?”
“有,上周有一个女性在办公楼加班,最后有人报案,她用美工刀切下了她已婚男上司的脸,那张脸就被刻下了血十字。之后她打算在自己的脸上也刻下血十字,但被阻止,送进精神病院了。当晚有人忘了拿东西回办公楼,惨叫后报案。”
段永昼给余弦指了指方位:“就是那里。”
那儿依旧灯火通明。
很难想象,当一个人回到仍然亮着灯的办公楼,看到熟悉的办公间里,一个曾经熟悉的同事割下了另一个熟悉的上司的脸,而满地都是像极了演戏道具的鲜红的被涂抹开到底血,额头被切开血十字的同事举着美工刀转头看向自己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
余弦问:“那么晚还加班啊?”
段永昼笑了笑:“在这个地方,加班是常态。”
余弦问:“常态就是对的吗?”
段永昼摇摇头,陪着余弦往前走:“当然不是。”
余弦问出的话像个孩子,或者说,就连一个孩子都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这种简单的问题自然而然连答案都不值得被回答。
成年人的世界里默认了潜规则,压迫成了高效,嘲弄成了智慧,阶级和金钱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尊重和追捧的准则
就连提出质疑的人,或许也在社会的潜移默化中默认了这种评判标准,而对别人建立在这个规则之上的嘲弄感到畏惧。
余弦想,如果有机会可以跑个“自动嘲讽”大模型,把某个领域内的所有人的语料收集起来,再每天高强度轮回输出,假装这个大模型是真人,再用不断引战来搜集评论区做数据,做几个人类立场与语言展览馆。
然后向后人展示,这是这个时代一部分的人类文明。
但段永昼也只是耐心地回答,当然不是。
他并不把余弦的问话当成一个不值得回答的呓语。
他穿着几十万的西装,身价上亿,此刻陪着余弦走过这条街道,而不再去乘坐属于他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