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男主播话音一转,“今日起我台开通“奋斗在海宁”相关新闻报道,今天我们报道就是受人追捧的小苏盒饭店店主苏尧。”
接着画面一转,就到了拍摄画面。
第一幕是,苏尧站在厨房里动作麻利炒菜的身影,她拿着锅铲挥舞的动作,爽利流畅,看着十分具有美感。
“父母过世后,苏尧接下了小苏盒饭店,成为了小苏盒饭店的主人。”
“大学毕业的她,天赋惊人,做的一手好菜。”
第二幕,配的是她切菜,煮菜的动作,装菜入碗的动作被特意放慢了速度。
万千观众隔着屏幕都清晰看到,原先的肉茸经过一番熬煮后,变成了“豆花”,再点缀上一点点火腿末。
汤汁透亮,肉茸雪白,看上去和豆花没有两样。
到了这一幕的时候,已经没人会去听配音了,全身心都随着盘子一起转动。
小胖看着看着,吸溜了下口水,“尧尧姐,你什么时候再做这个豆花啊?我想吃。”
王成龙有些丢脸地擦了擦嘴,“师父,你也教教我呗。”
苏尧笑道:“等有空就教你,这道菜不难。”
觉得这道菜难极了的王成龙:“……”又是感觉自己是菜鸡的一天。
最后记者升华,“就是有无数像苏尧这样努力奋斗的奋斗者,才拥有了我们如今美丽的海宁!”
苏奶奶看完后,忍不住赞叹道:“其实这小李记者也是有点水平的,把苏尧做的菜拍得可好看了,保留了八分的模样。”
郑阿姨忍不住问:“还有两分呢?”
苏奶奶挺了挺胸膛,“那当然是那股子香气啊。尧尧做的菜是色相味俱全,电视里也就能看到点样子,其他的可都拍不出来。”
除了苏奶奶有这个想法,十几万人海宁人也是这样想。
记者小姐你拍得这么好看,拍得这么吸引人,拍得如此诱惑人,你倒是放出一个地址来啊!
他们这就去吃,不吃光光是他们输!
不少人对着电视台在默默吞咽口水。
若是有人关注的话,当天海宁市对小苏盒饭店的搜索量接近五万。
有人被馋得受不了,拍了个短视频,放上了微博和本地论坛,【求求好心大佬,告知下这个盒饭店的位置!想吃啊!】
下面的回复是:【又是一个看本地新闻看饿的,拉走,下一个。】
【地址我给你了,xxxx,可人家在整改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重新开业呢。】
楼主看到这个回复,只感觉心凉透了,想给电视台打电话怎么办。
还有人直接发图,【这是小苏盒饭店之前做的饭菜,不用谢谢!在吃不到的时间里,可以多欣赏欣赏!】
楼主:【……行,你多发几张吧,我要拿着它吃泡面。】
……
次日。
苏奶奶的腰还没彻底好全,苏尧就没让她一起去工商局,吃完早餐准备出门,刚出门就碰上了王才有父子,打头的刚好就是王才有。
“你们怎么来了?不是说,这几天先放假,后面等营业执照下来,我再通知你们开业吗?”
王才有低着头,不太敢看苏尧,低头将五百块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