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真是个初中生的年纪,现在看着挺纯良的,谁能想到他日后能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
年纪太小,就是当初的傅恒也没有这么小就开始当差,看来还得老老实实再上几年学。
陆薇又问:“你父亲是谁,祖上有谁?”
和珅一一回答。
家族还可以,小有战功,祖上还留了一个可以世袭的爵位。
陆薇笑了一下,“原来是行伍功勋之家啊,不错。你戏唱得这么好,我原本以为你出生梨园世家!可这唱戏总不是终生之业,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尽管皇后温言细语,和颜悦色,和珅心思敏锐,总觉得皇后并不太喜欢自己,于是小心翼翼回道:“奴才自小喜爱读书,日后希望能以科举入仕。”
陆薇挑眉道:“你出身行伍人家,本宫以为你会效法父祖之志,为大清守土开疆呢。”
和珅拱拱手,朗声道:“娘娘说的不错,奴才幼年时曾有父祖之志,只是这些年却又转变了想法。皇上洪福齐天,大清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奴才更喜读书,愿为文官,为皇上效命。”
哦,边境安宁,这都好几年没有战事了,现在这个时候文官确实比武官更有作为,而且还能顺带着把皇上吹捧一番。现在的和珅年纪虽然小,但已经渐渐掌握拍马屁的精髓了。
皇帝倒很吃他这一套,微笑地勉励他好好读书,可见对他很满意。
陆薇在心里嘀咕,时势造英雄,这和珅出现的时候正好,但凡他早出身十年二十年,他在皇帝跟前根本排不上号。
她与皇帝轮番同和珅说话,太后看戏却有些看乏了,让李太监给戏班子众人发赏银,遣他们离开。
和珅留恋地看了皇帝一眼,依依不舍离开。
等人都散了,弘历问陆薇:“你看这和珅怎么样?”
陆薇道:“只见了一面,而且他年纪轻,看不出什么贤愚。皇上觉得如何?”
弘历笑道:“朕看他不错,可惜就是年纪太小,不然倒可以来朕身边做个侍卫。”
一旁的太后笑出声来,“侍卫?皇上,这侍卫太文弱了吧,他那模样气度扮起祝英台来比女子还娇柔。唉,由不得人不担心,大清入关才百年,八旗子弟竟然已经这般文弱,日后怕不是骑不得马,拉不动弓吧,这和珅的祖辈好歹还是以军功起家的呢,想不到后代竟这模样!”
不愧老佛爷,这话说得真好!
皇帝被老娘的一番话说得讪讪的,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武将,遇到个喜欢的小少年,那都是勉励人家往武功上发展,傅恒如此,明瑞亦如此。
现在么,连准噶尔汉国都给灭了,四方蛮夷无不臣服,辛苦了半辈子,逐渐有了“刘皇叔”之志,享受享受怎么了?谁想到被太后一句话给点破了。
他怪不好意思的,待了一会儿就要离开,问陆薇要不要一起走。
太后挥挥手,“去吧,都去吧,我也累了。”
陆薇交代了宫人几句,就与皇帝同出了寿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