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想起了山长曾跟他们讲过的一个故事,蓦得眼前一亮。
“你可还记得山长曾跟我们讲过的冯亭献上党(注1)的故事?”
刘卜温猛地一惊,“你是说……借力打力,舆论引导?”
汪启元认真的点了点头。
那是课下闲暇之余,童启随意给他们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对比起其他的私塾老师来讲,童启的教学方式一向是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并没有多少高高在上的山长老师的架子,反而待人十分亲近,他们这些学生即便下了课,也总喜欢缠着他听故事。
而山长也不拘谨,时长想起什么,便跟他们讲述一番。
有些故事浅显却有趣,可有些故事却是谋国、谋政,大含深意。
在这些孩子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时间点,他们已经开始慢慢重塑自己的三观,学着思考起这些故事背后的手段和方法来。而汪家绸缎庄吞并案,便是他们亮出刀锋的第一步。
同时间段内,回到家里的杨舟万,与汪启元受到的待遇则完全不同。
“万儿回来了!读书累着了吧?快进来歇一歇。”
“饭马上就好!他二嫂,先把上次县里买的糕点拿出来几块,给他垫垫肚子。”
“欸!”
“不用不用,我在书院里吃过早饭了,还不饿。”杨舟万连忙推辞,将厚厚的背包放下,难抵家里人的热情慰问,一把搂住一个弟弟妹妹,抱在怀中亲近起来。
大家吵吵嚷嚷着让他继续讲童启拜师的故事。
杨舟万无奈的摇头笑笑。
“不是我不讲,是自山长开始讲课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他师门的事,不过我倒是从山长的弟弟那里,听说了山长师兄的故事,你们要听吗?”
“听听听。”
几个孩子亮晶晶的睁大了眼,连忙说道。
杨舟万得意的端坐在饭桌旁,模拟着茶馆说书人的架势,一边和家里人吃着饭,一边讲述着从童淳那里听来的故事,“据说啊,山长的师兄原本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一个石猴……因为看到了族群的生离死别,决定寻访求仙之道,因此千里迢迢,跨过大海,前往西牛贺州拜师学艺……”
他根据原本的剧情,加上一点人为的想象,断断续续讲述着,慢慢的,不仅吸引了家里的人,连带着整个村的村民都一起围了过来,认真的听着他讲话。
村西头的一个小乞丐目不斜视的听着这故事,双眼闪闪发光。
他感觉自己似乎也成为了这故事中的猴子一般,腾云驾雾,降妖除魔,好不厉害。
于是,本能的一边听一边默记。
反复咀嚼背诵。
他也不知道记住这故事有何用,但就是喜欢,后来的一次乞讨,他为了吹牛,跟县城里的老乞丐讲述了这个事,没想到竟意外得到了茶馆老板的注意,不仅给他送了很多吃食茶点,还让他给其他的客人们也讲述一遍这个故事。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知识的力量。
不是虚伪的什么当官坐宰,而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亲身体会。
于是,关于童启大师兄拜师的故事广为流传了起来,这一次,甚至远比之前童启拜师的事还要传播的更久一些。
大奉朝著名的修道之人清虚子,偶然路过伊川,在茶馆中听到了这事,驻足聆听。
越听,越是心惊。
因为里面许多修道的方式竟然比他们现在已知的还要专业!
别人听故事,那是听的热闹,可他们听的却是里面隐喻的内涵和方法,例如五行之气如何修,例如心猿的控制,例如避三灾等等,简直和他们派别很多失传已久的东西都高度达成了一致。
这华夏书院的山长,莫不是拜的我们祖师爷吧?!
【叮,声望值+206】
【叮,声望值+23】
【叮,声望值+34】
童启:???
这声望值怎么突然暴涨?
谁做了什么吗?难不成是我那群乖徒弟……在外宣传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