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
阮太太约了人在家打麻将,阮昭像一阵风似的跑上了楼,阮太太一惊,没想到他突然回来,连手里抓着九筒都忘了打,正要追上楼去,就听见顾怀晏在门口叫他阿姨。
顾怀晏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形象外表本就惹眼,更何况此刻手里还拿着一束玫瑰花。
几个打麻将的阿姨一见顾怀晏,纷纷上前称赞阮太太眼光不错,阮太太心里乐开了花,当场就把楼上的小儿子给忘了。
“哪里哪里,”阮太太娇羞的捂着脸,“怀晏他爸爸和老阮是老朋友,怀晏小时候经常在我们家玩,不是特地挑的,是亲上加亲……嗳呀,不跟你们说了,两小子回来我要赶紧吩咐阿姨去煮饭,下次再约你们打麻将啊!”
送走了几个叽叽喳喳的阿姨,阮太太张罗着要去喊阿姨买菜,顾怀晏将手里的花放在茶几上:“阿姨,我不吃了,今天还有事。”
“什么事呀,这么重要,连饭也不吃吗?”阮太太看了一眼那玫瑰花,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你们闹别扭啦!?”
顾怀晏笑笑:“我等下还要回公司。”
“怎么这么忙哟。”阮太太回头看了一眼二楼,“昭昭怪你太忙?”
顾怀晏摇头,只说:“我过两天忙完了再来接他。”
见顾怀晏已有要走的意思,阮太太恐怕耽误他工作,于是只好说道:“也好,刚好他哥哥要回来了,到时候你再过来吃饭,阿姨给你煲汤,你妈妈这几天不能再出国了吧,你喊她也过来。”
顾怀晏点点头,往楼上看了一眼,这才离开了阮家。
二楼房间的门没关严实,阮昭倚在门边,隐隐约约听到顾怀晏要回公司,没多久就听见阮太太的声音,在给他爸爸打电话,说是他回来了。
在门边徘徊了有半个小时,见顾怀晏是真走了,阮昭捂着心口仰躺在床上,方才狂跳不已的心慢慢回落,又泛出一丝酸来,就像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浓。
家里煲了汤,阮太太亲自下厨,阮父提前从公司回来了,暖黄灯光下,阮昭面前的汤碗热气氤氲。
陶瓷勺撞得碗沿脆生生的响,阮父舀了一勺蛤蜊蒸蛋给阮昭:“尝尝你妈的手艺,你哥跟怀晏小时候抢着吃。”
不提还好,阮昭只是没精神,这一提到顾怀晏的名字,心里那股酸味又冒了出来,委委屈屈的,像细丝在他身体里游走,将他缠绕。
他没什么胃口,但见阮太太煮饭辛苦,还是强迫自己扒了几口饭。
晚上洗澡时,阮昭把手机放在旁边,隔一会就看两眼,等他拖拖拉拉的洗好澡出来,阮太太在敲他的房门。
“妈。”阮昭拉开门,“有什么事?”
阮太太早就看出了他不高兴,此时怀里抱着一个大相册挤进来:“来看看你,给你看看你小时候。”
阮昭是三岁时走散的,好在三岁前也留了不少照片,母子俩坐在床边,阮太太一张张的指着照片给阮昭看。
“这是你,眼睛很大,是不是很可爱?你哥哥小时候老说你是妹妹,不过那时候他在国内,我跟你在国外,他只在暑假见过你一回。”阮太太说着说着就难过起来,是她搞丢了他的小儿子。
阮昭受不了他难过,拍了拍她的肩,赶紧往后翻照片。
“妈妈,你给我讲讲后面的吧,我虽然不在家,但也很想知道那时候的家是什么样子。”
阮昭其实对原身的过去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的喜怒哀乐全都源于来到这里之后,阮太太与阮父对他好,他也就敬爱他们。
“好好好,看后面的。”阮太太揉了揉眼睛,陪着阮昭继续翻相册。
“这是我回国后,你爸爸开公司挣了钱,我们买了这栋房子。”阮太太手指照片,“这是你哥哥小学三年级,旁边是他的自行车。”
阮昭看着照片,安静的听着阮太太絮絮叨叨的讲,在阮澄五年级的时候,照片里就多了一个男孩。
“这是怀晏。”阮太太的声音突然高了一些,“你能看出来吗?和现在像不像?”
阮昭瞳孔一缩,目光像是钉在了那张照片上。
顾怀晏小时候与他母亲长得更像,才十来岁的少年,脸上挂着张扬的笑。
他与阮澄勾着肩,两颗脑袋挨在一起,仿佛亲密无间。
“怀晏小时候就只跟你哥好。”阮太太回忆起从前,“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那时候我们大人很忙,没功夫给他们煮饭,都是他们自己做,怀晏煮米饭,你哥炒菜,看起来卖相不怎么样,其实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夜深了,阮昭心里闷得很,阮太太刚离开,他就把窗子开到最大。
冷风灌进屋内,阮昭坐在书桌前一页页地翻着相册,冻得手指发红都没察觉,自从顾怀晏与阮澄认识之后,他们每天都在一起。
照片里阳光灿烂,是阮昭还不存在的时光。
一直到凌晨,阮昭手机里都收到任何消息,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坐起身,从房间出来,见家人都睡了,这才悄悄下楼把客厅的玫瑰花抱回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