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娘要五两聘银,而谭家只肯给三两。
眼看这门亲事要黄时,宋茵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奄奄一息眼看就要不行了。后娘怕宋茵死在家里晦气,这才松口收了谭家三两聘银,将宋茵匆匆嫁了过去。
而抱病嫁过去的宋茵,在谭家待了一段时日后,身子却逐渐康复了。
谭家人丁兴旺,公婆正当壮年,阖家有三子两女。宋茵的丈夫谭明铮是长子,他虽沉默寡言但力气很大,谭母刁难她时,谭明铮总会护着她。
但好景不长,宋茵嫁过来的第三个月,边关起了战事,朝廷下了徵兵令,要求清溪镇每家出一个男丁投军。公婆商量过后,点了谭明铮去投军。
而谭明铮刚走不过半月,宋茵就被诊出有了身孕。
可谭母非但没因此对宋茵优待,反倒还以谭明铮不在,家里就少了一个人干活为由,仍每日都使唤宋茵干很多农活。甚至在宋茵肚大如箩时,谭母还使唤她去田里割稻子,导致宋茵在田陇上摔跤动了胎气。两个孩子没能足月而生,因此小儿子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隔三差五就得看大夫。
但谭母非但不思悔改,还因宋茵时常要钱为小儿子看病,而各种磋磨宋茵,宋茵在谭家过的十分艰难。
好在四年前,投军的谭明铮回乡探亲时,得知了儿女的存在,以及妻儿在家中的处境后,他就以方便为小儿子请医问药为由,在县城替他们娘三个买了间小宅子,让宋茵带着两个孩子搬去县城住。
宋茵和一对儿女难得过了一段松快的日子。
但随着谭明铮回到军中后,宋茵的松快日子就戛然而止了。
先是公婆以帮她照顾孩子为由,搬进县城来和他们同住,然后她小叔子小姑子等,也以求学找事干等说辞,拖家带口的搬进来了。原本他们三人住十分宽阔的宅子,瞬间变得逼仄狭小起来。
而自打她公婆住进来之后,谭明铮寄回来的银钱都被谭母拿去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也都由她谭母说了算。宋茵又过回了在高山村的日子,每日仰人鼻息,当牛做马的伺候他们一大
家子。
这样的日子,宋茵又过了四年。
直到一旬前,县衙的人突然登门说,他们收到了边关阵亡将士的名单,其中就有谭明铮。
谭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顿觉天塌了。
自从谭明铮投军后,他们全家都指望谭明铮寄回来的银钱过活,如今谭明铮战死了,他们以后可怎么办?
没人能给他们答案。
而谭明铮既然死了,那他的后事也得操办起来。可他死在战场上尸骨无存,谭家众人只能回老家给他立个衣冠冢。
宋茵带着一对儿女,浑浑噩噩跟着公婆为丈夫操劳后事,一连辛苦数日才办妥。昨晚用过饭后,谭母打发她带着孩子回去休息。宋茵也没多想,便带着一对儿女回来睡觉了。
可睡了没一会儿,小儿子说他肚子疼要去茅房,宋茵只得披衣起来。
待他们母子三人回来路过院子时,宋茵看见公婆房中亮着灯,有好几个人影落在门窗上。若搁平常,宋茵即便是看见了,也决计不敢去偷听他们在说什么。可昨天夜里,心里却有个声音在喊——
快过去听,不然你会后悔的。
然后宋茵就鬼使神差的带着儿女过去了。
除了他们母子三人之外,谭家其他人似乎都聚在房中。他们应该没想到她会偷听,所以声音也没压低,宋茵清楚的听见,他们在分谭明铮留下的东西。
谭明铮在县城为他们母子三人买的小宅子,还有谭明铮陆续寄回来的银钱,被他公婆分成了三份,一份给谭明铮的二弟谭明宗,一份给谭明铮的三弟谭明祖,一份公婆留着傍身。
而作为谭明铮妻儿,他们母子三人却是什么都没分到。
「那大嫂呢?」房中有人提到她,听声音是她的小姑子谭春燕,「大嫂知道了会不会闹啊?」
「她敢!我和你爹还在,这个家轮不到她指手画脚!」谭母的声音掷地有声。
「就是,」有人跟着开口,听声音是老二谭明宗的媳妇儿李秋香,「咱们又没分家,就算大哥在,他挣的银钱也得交给爹娘,具体怎么用也得爹娘说了算。如今大哥不在了,他留下来的东西更是得爹娘做主。」
这话一出,房中顿时一片附和声。
宋茵向来性子软弱,别人打她一巴掌,她非但不会还击还会默默走开。但那一瞬间,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上前一把将门推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