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最后一锅面裹炸小鱼出锅,俞荷端着碟子在一旁等着,李二娘给大家铲了一盆,俞荷自己夹了两条,站在厨房吃。
舀出锅里的菜籽油,李二娘下猪油烩了一锅菜汤搭配着米饭和专门留下的米皮,大家吃了晚饭一起回去,给两位老人也带了鱼块,炸小鱼和米皮菜汤。
「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马三面白天招待了几个亲戚,这都傍晚,还不见人回来,听到脚步声忙出来看。
「娘,生意能做,下午杂货铺来了客人,吴大汉你还记得吧,他想去临县收鸡鸭卖给我们。」俞有钱知道自己娘最关心什么,忙道。
「还送了两条大鱼,多半桶的小杂鱼,明天红烧鱼块,熬杂鱼汤,再烧一个豆腐就能出摊。」
「咋不请到家里来坐,人吃了饭回去的吧?」
「吃了的。大嫂专门给做的饭,炒的菜。」俞有钱答应着帮忙把带去的桶箩筐一一卸下牛车。
「那就好。」
李二娘把给老人的饭菜热好端进正屋,回来厨房准备明天的食材。
第80章
「叔,德花前儿拜年,说女学堂不开了,她要在家办绣楼,教村里人学绣花,收绣品。」赵德海送走拜年的客人,来找赵芳元拿主意。
赵德花经过自己的经营,去年冬天村里租了一个三间带小院的房子,从学堂搬出去住了。
「女学堂你准备做什么?」赵芳元把手里的酒递给他,先问道。
「女学堂自然和前院打通,给先生们住。村里今年又有七八十个新生,教室不够用——」赵德海犹豫了一下,接着说:「俞先生考上秀才,今年恰遇三年一次的乡试,是要参加举试的吧!」
平头百姓考上秀才不容易,但考上秀才,是个人都要努力一把万一考上举人那是能做官的。现在新朝初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举人一个县也只有三四个,都有官职。
若是再进一步,能参加会试,前途无量!
赵德海见老谋深算的赵芳元还不开口,干脆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二百多个学生,我准备再请三个先生,辅助俞先生教学。
叔,你觉得怎么样?」
赵芳元看眼侄儿,道:「人选都准备好了?打算一个月给多少束修?」
「大向差不多。童生一个月500文,包三餐住宿,我们先头也占了俞先生便宜,后面都给他补上。秀才一个月一两银子,我们村学,也不能和镇上的比。」
赵芳元默不作声,当初,他也不是看上村学那二三百文。
德海这是把人选都定了。赵芳元想了想,说:「先生多一点对学生好。你看着办吧,我明天去俞家问问。」
「行。那叔你问,我回头先把女学堂整理出来,做好准备。」赵德海得了准话,赶紧走了,心里忐忑不安。
等赵德海一走,李氏门里进来,小声说:「听说找了三个老童生,都和村里沾亲带故的,一个姓张一个姓吴,四十多岁,有家有室。不一定有有地那命。」
「德花见多识广,手艺精湛,绣品生意做起来,各家的女人说闲话家常的功夫都没有,勤快点,一天能挣好几文。」
「要我说啊,这女人立起来,还有男人什么事。」李氏笑着打趣丈夫。
「有地贤侄怎么个打算?」
「我还真说不准。」赵芳元想起亲家一家,给妻子也倒了一杯酒。
「当真有你看不出来的?」李氏好奇心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