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慈也要去:「奶奶,我也要去看妈妈。」
吴荷花本来就要带她去的,叮嘱道:「你小姑姑相亲的时候,不要乱说话,人家是城里人,吃商品粮的,本来就瞧不上我们乡下人,所以呀,我们讲话一定要注意。」
姜小慈连连点头:「奶奶,我就在旁边站着,不说话。」
吴荷花带着姜小慈还没走到村口,就被汪绿梅堵了去路。
汪绿梅一改昨天的傲慢,带着笑恭维道:「荷花,这大清早的,你是要去哪呢?」
小闺女相亲的事,一点都不能透露,吴荷花说:「带小慈去县城看看她妈,和我闺女替换着照顾,情况好的话,今天就回来。」
居然对大儿媳妇那么好,想要她放手让大儿媳妇走,看来不容易。
汪绿梅忙把条件摆出来:「昨晚上我又去了老郑家,他们家说,只要给你家大儿媳妇找一门好亲,赶在他们家闺女嫁进来之前嫁出去,这婚事就能定下来了。」
吴荷花大怒:「我要是同意,昨天就答应了,你不要再提这缺德条件。」
姜小慈觉得好奇怪呀,昨天汪奶奶还趾高气昂,今天就自降条件,帮着把彩礼都砍掉了呢。
姜小慈说:「奶奶,郑家会不会有非嫁不可的原因啊?奶奶你一定要打听清楚。」
吴荷花刚才是没空想,现在坐到了拖拉机上,心想是这个道理,小孩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她可不能栽在汪绿梅那个心眼儿比芝麻都多的媒婆手上。
……
顾闻英带着女儿姜小慈,在老姜家已经住了半年多,老姜家把她当自家人看待,渐渐地,她也把老姜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有人给小姑子介绍一个在县城吃商品粮的对象,小姑子怕相不成,会被村里人说三道四,于是,顾闻英藉口来县医院检查身体,和小姑子提前过来了。
相亲地点就约在县医院,这样能掩人耳目,看了看时间,对方一会就要到了。
吴荷花很看重对方城里人的身份,劝着女儿说:「你要想一想,他一个城里人,吃商品粮的,愿意和我们乡下人相亲,那肯定有短板,谁不想找个又高大又英俊,工作又好的呢?但那样的人家,不也要挑吗?所以呀,一会看到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可千万别表现出来,行不行,等相过之后,咱们再商量。」
这是实话,姜红玉已经调低了心理预期。
可是,当看到对方比自己还矮了半个头的身材,还有那拧成了川字纹的眉头,她心里就不乐意了。
对方也就二十多岁吧,才这么年轻,什么事能把眉头愁成那样?可见是个平时一点小事就甩脸子的性格。
她对男方第一印象不太好,但人家身份摆在这儿,县城里的正式工,一个月四十多块钱的工资,硬性条件确实不错。
男方的眼光先从顾闻英身上看起,听说是大嫂子,心中暗忖:这容貌真是柔情万种,可惜年龄太大了,都三十七了,在老家这个年纪,已经有做奶奶的了,虽然看着年轻貌美,但他一个小伙子,对比自己大的女人没兴趣。
接着目光落在了姜小慈身上,立刻惊为天人,心想:这雪白的皮肤,这清甜的容貌,乡下小地方,怎会生出这么好看的小丫头?不过年龄太小了。
他今天的相亲对象,是中间这个大龄未婚的乡下姑娘,看在对方容貌着实美丽的份上,男人带着优越感聊了几句。
相亲对象极尽所能炫耀:「家里就我姐姐和我两个孩子,姐姐可疼我了,工作是姐姐让姐夫给安排的,我姐还说,我结婚的彩礼酒席,她都包了。」
大姑姐家包办弟弟婚姻,吴荷花只看到今后有个厉害大姑姐。
姜小慈在一旁都着急了,不对不对,这不是小姑姑的姻缘,她很想跳出来打断,但是被妈妈拉在了身后,挡住了相亲对象的目光。
姜小慈探出脑袋,讨厌地瞪了回去,心想:怎么老是乱看呢?她小叔叔就从不乱看。
……
吴荷花不是太满意,敷衍起来:「我们家的条件,媒人应该都和你说过了,我们家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女儿在婆家,能过得舒坦些。」
男人自信的说:「我们家这条件,谁嫁进来都能过上好日子,不用上班挣钱,只要贤惠,能任劳任怨照顾我瘫痪的老父亲,孝顺我妈,我妈一直说,就我们两姐弟太孤单了,所以最低要生三个孩子,而且必须有一个男孩才可以。」
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瘫痪老人,还是老公公,洗衣做饭伺候瘫痪,还得再生三个孩子?
吴荷花年轻守寡,她太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不容易了,女儿在家不嫁,最多被人说三道四,但身体上不受折磨,这要是嫁过去,不消几年,人就磨得神情恍惚了。
吴荷花想也不想立刻回绝:「我家条件是不好,但也看不上你家这条件,算了,不用谈了。」
对方不乐意了,他可是被人千求万求,才答应过来看一眼,居然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