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西南行省,洛县,莲子镇。
这里不过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镇。
莲子镇地主杜家的三少爷杜玉提着鸟笼,手持扇子走在路上,时不时从街边乡亲手中接过一些小物件,或是热腾腾的包子,或是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好不潇洒美哉。
乡亲们都知道小杜少爷家里有十几位娇妻美妾,都说少爷风流倜傥,比那县老爷都快活。
杜玉腾地一声展开折扇,看着笼中画眉,只觉这地主少爷生活倒也不错。俗话说,似玩鸟,实玩笼。手上这画眉笼乃请省府的铁匠以绿铜制成,竖有五十八笼条,横有条第加活板,中心设有讲究台,边儿又镀了金银,光这一个鸟笼,便去了百来两。
三少爷正欣赏着自己重金打造的鸟笼,忽而见得一浓眉大眼的壮汉一脸苦相向他走来,不是别人,正是铁掌门少门主铁断刚。
三少爷自幼在莲子镇长大,这铁断刚倒也算他狗友——狐朋都算不上。
杜玉一合折扇:“铁断刚,你愁眉苦脸这是为何?”
铁断刚本欲诉苦,可一眼看到杜玉的鸟笼,眼前发光:“好漂亮的笼儿,杜玉,给我看一看。”
杜玉避开他:“诶!不可,不可,你喜欢自己买去。”
铁断刚一脸无奈:“我家老爹淫丸不灵,只会叫我练功,怎么会许我去逗鸟?”
杜玉无奈:“是冥顽不灵!你个不学无术的饭桶。”
铁断刚点头:“是是。最近我老爹说是对我失望至极,要将我送到隔壁县的天音观当道士!让我好好反省一下。”一说到此世,铁断刚话语停不下来:“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信那群道士神神鬼鬼的说辞,我老爹真是个老古董!反正打死我也不去当道士!我听说道士都不能娶妻,那我老婆怎么办?”
杜玉白了他:“我怎知道?我又不是道士。你爹是个练武的,当然不信道家,他只是想让你去个清静的地方修身养性罢了。”
铁断刚更是叹气:“真是羡慕你,杜玉。你家老东西都不逼着你练武,每天就看着你在这儿游脚好闲,羡慕死我了。”
“是游手好闲,你个蠢货。”
“随便了……唉,我打算逃到县城找我表兄,先避避风头,免得我家老爹真把我送去天音观了。”说罢,这傻大个当真往县城一路跑去,连马儿也不坐一匹。
杜玉摇了摇头,又在镇子上转了一会,便晃晃悠悠回了杜府。李清雅迎了他,为他脱过外衣:“呆子,老太爷要见你。”
“好。”不忘亲了一下清雅的脸蛋,“等会再陪你。”
杜玉洗了把手,又寻到书房,朝着老太爷行礼:“爷爷。”
老太爷放下手中书本,面容慈祥:“玉儿,好孙儿,快坐。”等到杜玉落座,他又说:“此番寻你来,是为了咱老杜家的家业商计。杜笙现在已经在省府另立门户,与你舅舅西南行省度支监林冉合开了一门铺。他此番给我来了信,希望是送你去省府,借由你舅舅的关系先入学塾,再入仕途,问你意下如何?”
杜玉沉吟:“爷爷你的意见呢?”
老太爷沉吟:“玉儿你不通武学,但文辞卓著,从仕自然是极好的。但这莲子镇的家业……你大哥是个武痴,你二哥又是个混帐,你若是走了,家业无人继承了。我也颇为为难,所以在才喊你来一起商量。”
杜玉笑道:“爷爷多虑了。哪怕我真去了省府学习,也依然能回来照顾家里,不存在顾此失彼之忧虑。”
老太爷问:“那对你而言会不会太劳累了?两头跑?”
杜玉摆手:“孙儿如今正年富力强,如此算不得劳累。再说,年轻人不就该多拼搏吗?而且,以我在寻仙山学的知识,省府学塾里那些学生未必比得过我。”
“寻仙山?寻仙山是哪里?”老太爷疑惑。
杜玉啊了一声,又说:“回爷爷,是我口误了。当是花山。我说的寻仙山是花山。”
“花山就花山,为何要叫寻仙山?”
杜玉额头冒汗:“这是因为……额,近来我听得一些闲言,说是在花山见过神仙,故而改名寻仙山……不过我也只是听来的,不知真假。”
老太爷摇头:“玉儿,少听些闲汉妄言!以后老头子年岁大了,你爹志不在此,所以这家业是要直接交到你手上的,你更得谨慎恭敬,不得听信旁言。”
杜玉拱手:“爷爷能长命百岁甚至千岁,哪里算年纪大了?说不定爷爷你再过个几百年都依然如此硬朗。”
老太爷吹胡子瞪眼睛:“玉儿你这是什么话?老头我要是真活个几百年那不是成妖怪了!”
杜玉呵呵一笑,不再接话。
老太爷又说:“杜笙还有一封信单独给你,你先看看。我就先去打牌了。”说罢,起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