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李聪:“你这月服务多少单?”
李聪说:“三十七。”
“假打卡几单?”
“零。”
“漏打卡几单?”
李聪低头:“六单。”
秦风再问张红:“你觉得六单漏打卡是原则问题还是执行误差?”
张红沉默两秒:“制度执行不能看比例。”
秦风说:“那你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这六单没打卡?”
张红没说话。
李聪开口:“四单在半夜,赶急单,一边安抚客户一边修根本顾不上手机。还有两单在山区,信号断了。”
秦风点点头:“你不说,我们怎么知道制度是不是该修?”
那天下午,秦风在服务站贴了一张白纸,上面写了三行字:
“制度是为了让我们更方便,而不是把我们困住。”
“人不能踩着规矩活,但也不能被规矩压没了呼吸。”
“共识不等于死板,执行也不等于没脑子。”
他回到临川后,在共议平台上发起了一项新提案:
“关于服务流程弹性通道机制试点”
核心内容:
一线服务员每月拥有最多三次“流程灵活权限”,可在特定场景下跳过常规操作
所有使用情况需事后说明并接受节点评估组抽检
若连续三次灵活使用后反馈良好,将自动获得“弹性执行标签”
若三次内有一次被判违规,次月取消灵活资格
这项提案发布后获得史上最高投票参与率。
大多数人留言说:“我们不是想破规矩,我们是想有选择权。”
秦风留言回复:“制度不是墙,是门,关键是你有没有教别人怎么开它。”
半个月后,东川站服务活跃度提升百分之二十一,服务投诉率下降,打卡率恢复至原标准线。
张红在小组群里发消息:“我以前太死板了,谢谢大家给制度一点人味。”
李聪也发消息:“我们也会把自由当责任,不乱用每一次灵活。”
秦风坐在办公室看这些对话,心里却没多轻松。
他知道,规则不是不该立,而是该知道哪一部分不能动,哪一部分必须听人说话。
他给这次制度调整起名叫:
“人性对制度的友好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