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大队最忙的时候就是在秋收。
秋收后,粮食生产任务基本就结束了,通常开始改善基础设施。
修路、挖河是最常见的农闲时期的任务。
有的地方还会打塘。
队里有五亩池塘,但鱼的产量一般,因为产量的问题,生产队队长还亲自去公社里请教养殖技术员,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产量平平,索性就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了。
除了池塘,队里也养了不少牲口,鸡、鸭、牛、羊,毕竟两个大村子合并的生产大队,人手方面还是比较充裕的。
随着生产队队长分配任务。
陈向前跟着大哥陈向东开始手提肩扛,修整泥泞道路。
知青们的活稍微轻松些,大多数负责割草,清理。
看着李佳妮认真干活的模样,陈向前忍不住感慨。
“多好的姑娘啊,能干,贤惠。”
陈向东捅了捅自家小弟。
“你小子这回眼光真不错!”
“我觉得比赵慧强。”
陈向前没好气道:
“能别提赵慧了吗?”
王家村那批人在前头,老赵家一行人经过陈家村的时候,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跟欠了他们百八十元一样。
“嘿!向东,向前!”同村的几个小伙子凑过来,拿着镐、锤开始分发工具。
修路从来不是个轻松活。
叮叮当当的声音,回荡在低矮的山坡上,搬石凿山,肩扛手提。
忙活了一上午。
妇女主任带着与同志们开始生火做饭。
白菜滚豆腐,配上杂粮面团。
辛苦干了一上午的陈向前,也是累的够呛,嘴里塞了两口面团,就着白菜汤,呼噜呼噜的灌进胃里。
陈向前真切的体会到,密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会让人胃口大增,平日两个面团一盘青菜下肚,再想往里塞点东西,几乎是不可能。
现在连吃了两个面团,陈向前甚至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两个!
午饭过后,稍微休息一番,叮叮当当又开始修路。
一天干下来,十二个工分。
“这活要是连续干几天,人恐怕都废了。”
回去的路上陈向前揉着腰,摇头,望了望周围,基本所有壮劳力,都是一副疲惫的样子。
“这条路公社几个大队一起修,明天该其他大队来修了。”
生产大队队长陈铭文放下裤腿子,瞧了一眼陈向前。
整个生产大队下辖三个生产小队,主要是由三个大村组成的,陈家村是离生产大队最近的,旁边就是王家村,高家村离得最远,大概要走五里地才能到大队所在。
整个大队有六千多亩耕地,四百号人,全都在陈铭文的管辖下。
这位陈大队长是个有能力的,听闻早年间传递过地下情报,但是那条情报线的上级因为叛徒出卖牺牲导致陈队长没有直接证明,不过因为根正苗红,加上能力出色,被推举为生产大队的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