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送他离开后的李世民,则一脸铁青地看着长孙无忌:“你真觉得那逆子做不出来杀兄弑弟的事?”
“陛下何以觉得太子会做出如此有悖人伦的事来?”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反问道。
“朕”
李世民被噎了一下,旋即挣脱开长孙无忌搀扶的手,踉跄着站稳,然后神色不定地道:“那逆子一向胆大包天,而且还与恪儿他们有嫌隙。”
“就算有嫌隙,也不至于杀了他们!”
长孙无忌正色道:“而且,杀了他们,对太子有什么好处?陛下您仔细想想,太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会做这种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吗?”
“可是,那你怎么解释房玄龄他们的反应,他们怎么不为太子辟谣?”李世民也皱眉反问道。
长孙无忌怔了一下,心说对啊!房玄龄他们怎么不为李承乾辟谣?
按他之前与房玄龄的交流,房玄龄应该也是支持李承乾的!
如今,李承乾出了这么大的名声危机,他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合理吗?这太不合理了!
似乎是看出了长孙无忌的动摇,李世民又收敛神色,沉沉地道:“朕之前就觉得,承乾那小子不对劲,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还跟没事人一样,居然召见了那个都尉,还让他回到了辽东。仿佛一点也不担心朕知道长安的事”
话到这里,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起来:“你说,他是不是故意让朕知道他杀兄弑弟这件事的?是想看朕对这件事的反应?”
轰隆!
长孙无忌闻言,如遭雷击,不由一脸错愕地看着李世民:“这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
李世民重新恢复了帝王般的睿智和冷静,仔细分析道:“不管承乾杀兄弑弟这件事,是否为真?光房玄龄他们没有为这件事辟谣,就很蹊跷。想必你也明白。”
“那么,房玄龄他们不为这件事辟谣,是不是承乾授意的?他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名声有多大的打击吗?哪怕不是他做的,只要恪儿和愔儿死了,他永远都会被人怀疑!”
对于这种事,李二陛下再清楚不过了。
毕竟他亲身经历过。
然而,长孙无忌听完他的分析,却连连摇头:“恕臣无礼,臣不敢苟同陛下的分析。臣反倒觉得,这或许是太子的计谋。”
“呵!”
李世民冷笑:“哪有人拿自己名声算计的?”
这话一出口,他就忽地发现有些不对。
或许别人会在乎名声,但李承乾绝对是那种根本不会在乎名声的人。
却听长孙无忌仿佛了然于胸地道:“太子不在乎名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今,他不惜以自己的名声为诱饵,陛下您想想,他是为了什么?”
“或者说,他此次回长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听到这话,李世民愣了一下,旋即沉吟道:“如果守捉郎真在长安作乱,而且勾结了恪儿、愔儿、还有侯君集他们,那么,长安的天花疫情,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搞的鬼。”
“再加上他们此前与承乾的过节”
“恐怕,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付承乾。”
“而承乾的目的,恐怕也是想利用这一点,对他们一网打尽。”
“不错!”
长孙无忌重重的点头道:“臣也是这样推测的。而且,如果臣推测的不错,蜀王和梁王,应该还没有死,只是被守捉郎控制住了,想用他们的死来嫁祸太子。从而扰乱长安秩序。”
“如此一来,京畿地区防守空虚,侯君集南下勤王,这就很顺理成章了。”
“到时候,侯君集完全可以打着为蜀王、梁王复仇的旗号,太子弑兄杀弟,有悖人伦”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就微微眯了起来,看着李世民,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而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茅塞顿开,觉得一切都合理了。
特别是听到李恪兄弟可能没死的分析后,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陛下!”
就在这时,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高句丽传来急报,渊盖苏文亲率五万大军,驰援安市城,乌骨城方向,也有一万援军赶来,另外,我军火药、弹丸,已经严重不足了,军械也损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