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问亲戚:“你有没有对儿子说,老师训你是为你好?”
亲戚说:“我说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经常对孩子说大道理。
这些道理听上去中规中矩,看上去很在理。但是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孩子的感受是不被接受,不被理解。
孩子感觉到被老师嫌弃,也不被家长所接纳,他怎么可能做出配合的行为呢?
来看看武志红老师是怎么做的,他花了十分钟给这个孩子打了个电话,做了两个动作:
首先,他让孩子描述了一遍老师是如何羞辱他的。孩子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
接着,他对孩子表达了理解,他说:“你英语不好,是你的问题,他乱发脾气、
羞辱同学,这是他的问题。
仅就发脾气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对,而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自责……”
谈话结束,孩子说:“我知道了,我去上学。”
没有指责,没有规劝,没有苦口婆心地说教。
只是看到了孩子的感受,表达了理解,就有这样大的威力。
美国家庭治疗大事萨提亚说过: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
充满慈爱的父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对于孩子来讲,安全感就是他赖以生存的空气和。
没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只能任由恐惧和焦虑折磨,任生命之花枯萎甚至凋零。
马斯洛曾说: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
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支撑起生命和心理健康。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还记得多年前河北那个割皮救子的妈妈吗?
5岁小男孩被烧得面目全非,男孩的妈妈毅然决定割皮救子。
要知道,割皮是不能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因为要保持皮肤的活性,这样才能进行植皮。
妈妈就这样咬紧牙关,忍受着切肤之痛。她一定痛不欲生。
但是痛苦的尽头是儿子康复的可能,这份渺茫的希望支撑着她忍受着那一刀刀的切割。
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命可以换一命,天堂路上一定站满了妈妈。
我们都肯用生命去爱孩子,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像是被抽去了活力的躯体。
爱孩子,就在给他生命的同时赋予他满满的安全感。
这样长大的孩子才是一个内心完整、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