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都有机会,何况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
当然,这需要家长的帮助。
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没有情绪的人是没有感情的,没有情绪的人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任何情绪都有它的价值:“愤怒”的价值是守护界限。
比如孩子被同学欺负,孩子表现出愤怒,这是在守护他自己的界限不被突破。
“悲伤”的价值是获得治愈的机会。
比如伤心的时候找到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安慰。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疗愈了孩子的童年创伤。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孩子产生任何情绪都是受他过去的成长经历、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感同身受地共情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接纳。
他才能慢慢释放情绪,为后面的理性思考创造机会。
我们稍后再举例子,先把三个步骤说完。第二个步骤是替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父母要如何向孩子表达理解和接纳呢?
就是要仔细观察孩子、倾听孩子、共情孩子,然后说出他的感受。
当你能准确说出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被理解。
这时候,家长可以尝试拥抱孩子,告诉孩子“我会一直陪着你”。
让孩子安心地在你怀里宣泄他的情绪。
这就是:把肩膀给孩子,让他知道,只要他靠过来,你一定接住他。
第三步是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当你完成了第二步。
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了理解、宣泄之后,问题会迎刃而解,一般不需要家长做什么。
如果你正确做了上述两个步骤,孩子还是抗拒、抵触。
说明他内心中还是有情绪没得到宣泄,或者他仍感到不安全,有所畏惧。
这时候不要着急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时间,找机会再次尝试前两个步骤。
好了,方法说完了,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亲戚给他打电话,说是自己上初二的儿子拒绝上学,怎么劝都不肯去。
百般逼问,才知道缘由。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很差,英语老师又是暴脾气的人。
前不久,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了孩子,孩子就不想去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