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来的目的,所以我们直奔主题。”
罗伯特·霍尔雷厉风行的举起了一张纸,上面有着一堆针孔文字。
还没等伊森看清上面的内容呢,罗伯特·霍尔便已开口,“我已经和协会的人确认过了,飞利浦昨日发布的光盘的确是数字光盘。也就是将数字信号储存至光盘中,直接就放弃了之前的模拟信号技术。”
“所以,你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他们的行为和我们的研究方向出现了重叠。”
“至于飞利浦为什么会放弃模拟激光光盘?”
“原因也很简单,据我的朋友们说,这是因为飞利浦他们已经发现了模拟激光光盘的上限只有1mb,而数字光盘技术最多能将容量做到800mb。”
“所以,从七五年开始,他们便对数字光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当罗伯特·霍尔将这些事实摆放在伊森的面前后……
本还以为自己有后来居上之势的伊森呆住了。
他怔怔的看着老教授,道:“那——这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影响吗?”
伊森说的已经很含蓄了。
因为他脑子里想着的,其实是疑似抄袭。
他们的项目是七六年才开始的,飞利浦则是七五年。
这个时间差会让他们处于劣势。
“呃——”罗伯特·霍尔当然明白伊森的意思。
但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思考片刻,他将目光投向更好交流的伊芙琳,道:“一个项目在研发时出现撞车的状况你应该比伊森更加清楚是什么原因吧?”
“我这里有整个项目的论文支持来源,你看了之后再和伊森解释吧。”
“我还需要再打几个电话,去了解一下飞利浦究竟研发到哪一步了。”
“失陪,抱歉。”
在把此次项目的引用论文交给伊芙琳后,老头便又急匆匆的走出了办公室,这一情形让伊森有些不知所措。
伊芙琳则是拉着他坐上了沙发,翻开了罗伯特·霍尔递来的文件夹。
上面以摘要的方式叙说着数字光盘发展的历史和项目的技术来源。
和数字光盘有关的技术支持,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一八四一年的时候,法国的数学家奥古斯钉柯西提出了采样定理,这一定理开启了将音频转化为数字格式的先河。而在第二年,英国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便开发出了用于存储和执行计算的分析公式。
接下来便是一九二二年,米国的科学家约翰·卡森提出了通信中的时间采样概念,六年之后,瑞典的物理学家哈里·奈奎斯特验证了这一切。
至于约翰·卡森和哈里·奈奎斯特为什么会跨界合作?
那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这是贝尔实验室的项目。
当采样技术确定能用后,三七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克·里夫斯发明出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四八年,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将之前所有的通信技术全都整合在了一起,提出了《通信的数学理论》。
这一理论为音频的数字化夯实了基矗
在当六十年代,激光技术正式发展后,六五年,阿美利加的发明家詹姆斯·罗素便提出,可以将激光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
至此,数字光盘的概念便正式的成立。
只不过在英特尔捣鼓出微型中央处理器之前,模拟电视讯号的模拟激光光盘更容易和电视机相结合,所以数字光盘这个东西便没有被广大的科学家们注意,而当微处理器都已经从商用变成民用,甚至都已经被查克·派朵和比尔·门施这些人打成了烂白菜的价格后……
积累百年的数字存储和新爆发的光盘技术便成为了人们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