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电影院门口人越多,买到票的站在门口等检票,没买到票的也积极的往前去,生怕错过电影开场。
“让让,让让!”这时有辆自行车停在了影院门口,自行车后车座两边有两个拉货的架子,两边架子上各放着一摞铁盒。
这种铁盒是专门用来盛放电影胶片的,一部9分钟电影大概得用十来个铁盒盛放。
开口让等待进场的观众“让让”的是跑片员,一手拎一摞铁盒,说话不算客气。
尽管如此,周围的青年男女还是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
唐植桐一瞅他们这做派,就知道是经常钻电影院的老观众了。
跑片员虽然不如放映员知名度高,但关系着影迷能不能按点看上电影。
电影胶片价格不菲,为了尽可能的压缩成本,每部电影的拷贝数都是有数的,通常是好几家电影院共享胶片。
每放映完一部电影,跑片员就得薅起铁盒飞快的赶往下一家去换其他电影的胶片。
细究起来,跑片员这岗位还真不比“八大员”差,虽然需要往外跑,但一天也就跑个四五趟,而且距离都不算远,工资拿的不要太轻松。
虽然下雨、下雪天气会遭罪一些,但其他工种又何尝不是呢?唐植桐做投递员的时候,一天得跑多少里地?风里来雨里去,一点都不轻快。
唐植桐排队换了票,跟小王同学根据票上的座位号坐下,静等电影开始播放。
播放前,电影院是亮灯的,众目睽睽,坐的越靠前的越老实,正襟危坐,一点都不敢越界,但关了灯嘛……
两人结婚已经一年有余,勉强算的上老夫老妻,回家也有独立空间,所以这次看电影时手脚都很老实,只不过偶尔交流一下观影感受。
《柏林情话》讲的是柏林墙修建之前的男女恋情。
电影女主在字幕上的名字是uschi,翻译中却成了露西。
露西是一名东德售货员,想去西德成为受人追捧、熠熠光的女模特。
她被西德明亮的商业街和达的经济所吸引,开始和富有的商人洛德约会。
没多久露西就遇到了男主汉斯。
汉斯是西德一名青年工人,经常失业、贫困潦倒的那种。
经历一系列事情后,露西认为外表和形象并不重要,爱上了汉斯。
而且露西的母亲愿意帮助汉斯搬到东柏林生活、工作,汉斯当然选择同意,于是他们在生活中一起找到了自己的岗位,那里有工作、有斗争、也有爱情。
看完电影,唐植桐觉得这电影很有特点,教育的味道直达天灵盖。
不过小王同学是对的,一场电影演完,唐植桐愣是没看到邮电学院疯传的那个亲热镜头。
“感觉怎么样?”出了电影院,唐植桐问道小王同学。
“挺好呀,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你觉得呢?”小王同学展颜一笑。
“我觉得立意挺好。”唐植桐跟着笑笑,也就现在还好吧,等再过几年,墙建起来,他们想哭都哭不出来。
这部电影主题很正,跟实际生活有点远,味儿挠挠的,就如同《三年早知道》似的,现在也不放了。
要是再下去个几十年,估计汉斯一点胜出的机会都没有,但唐植桐没有去说。
回到家里,凤珍开口道:“哥,刚才静莹把电话打到胡同口,阿姨让你和嫂子过去一趟。”
“说什么事了吗?”唐植桐一愣,最近几天忙,没顾上过去,但椿树胡同打电话摇人还是头一回吧?
“没说,不过听语气不像是很急。我说你和嫂子看电影去了,静莹说看完再过去就行。”
“那……走着?”唐植桐看看时间,到了那边收拾收拾正好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