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一样。
“通往帝王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只要走得踏实,哪怕一开始并不是皇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最终也会凭借实力得到各方的青睐和支持。”
李承乾都听傻了。
阿耶,你这话不对劲吧?
你俩好像不是一个路数的吧!
……但结果好像都一样……
李承乾陷入沉思。
难道自己做错了?
应该学胤禛的做法?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傍晚时分。】
【康熙紧急召见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和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来到病榻前,并传在南郊祭祀的四阿哥胤禛回畅春园。】
【躺在床上的康熙下达了人生中最后一道谕旨:“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
【戌时(晚七时至晚九时),康熙驾崩。】
【隆科多见胤禛只顾哀恸号哭,当即劝止,重复了康熙遗诏。】
【胤祉带头,向新皇帝胤禛叩,表示听从父亲遗诏,绝对臣服,劝胤禛节哀。】
【胤禛迅下令,用銮舆运载康熙遗体回乾清宫,而他在隆科多的保护下先期回到大内,准备迎接灵柩。】
【第二日,任命了胤禩、胤祥、马齐、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又封胤禩和胤祥为亲王,召胤禵回京,关闭京城九门。】
【十九日,胤禛正式登上皇位,派遣官员祭告天坛、太庙、社稷坛。】
【京城开禁,布诏书,改年号为雍正。】
……
{……九龙夺嫡呢?}
{夺什么嫡什么啊……电视剧那叫戏剧冲突,二废太子后,雍正一家独大,除了康熙没人能和他掰腕子了,但康熙最后也属意他……}
{那传位十四阿哥的说法是为啥?}
{这种传闻能够迅散播,主要还是因为康熙长期不立太子留下的后患。}
{人们宁愿相信,皇位之争跌宕起伏,那样更具有传奇色彩,也更符合皇家争斗的规律。}
{而稳妥传位版本,显得苍白而无趣。同情失败者,是人之常情。}
{而关于胤禛将“十”修改成“于”的说法,也根本是无稽之谈。胤禵等人说胤禛改的是满文,显然满文里的“十”和“于”并非汉字的写法。}
{还有一个可以驳斥传闻的理由。}
{清代制度规定,书写皇子,不是“某子”,而是“皇某子”,如果说“皇位传皇十四子”,若是将“十”改为“于”,就成了“皇位传皇于四子”,显然不通。}
{而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十四阿哥胤禵,原名“胤祯”,康熙的遗诏是“传位十四子胤祯”,雍亲王原来的名字不叫“胤禛”,他把“胤祯”改为“胤禛”。}
{这种说法,也立不住脚。}
{康熙年间历次修订的《宗室玉牒》里,雍亲王均写为“胤禛”}
{那为什么会是胤禛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看着眼巴巴瞅着他的永琰,心中忍不住连连叹气。
矮子里拔高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