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即卖官鬻爵。官民只要按照规定交银,便可得到某种官职。也可捐官衔、文武功名。】
【“捐输”是朝廷给予报效朝廷商民的奖叙。】
【咸丰元年、三年(1853)、四年(1854)、七年(1857)曾四次降价。除朝廷外,又准许各省开捐,以应军需。】
【咸丰三年,下令鼓励“劝捐助饷”,根据个人捐输银数,分别赏给盐运使衔、副将衔,或赏戴花翎,或赏给举人,一体会试。】
【在《捐输广额章程》中,对地方政府捐输的优待条件中规定,准许在各级科举考试中增加名额。】
【为了提高效率,咸丰应地方官的请求,命吏部直接下空白凭照,由地方官自填,定期汇总上报。】
【从此,捐官捐爵成为一手交钱,一手照的直接生意。】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一头黑线。
又指桑骂槐是不是?
“他这真的是努力吗?”
众人抬头望天,低头观地。
开捐、地方……啧啧……
只为没有中间官赚差价。
那后面你不爆炸谁爆炸。
……
曹魏·明帝时期
曹叡摸着下巴,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
你这跟培养门阀有什么区别?
乡绅、官身。
这土地到底姓谁?
……
【而为了用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财富,咸丰批准了臣子们铸大钱的奏议。】
【咸丰三年起,户部开始铸造当十铜大钱(即1枚抵1枚制钱)。】
【在此后的一年中,又添铸了当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甚至当千的铜大钱。】
【除了中央的户部外,又有十三行省先后获准开局铸造大钱。】
【为了直接获利,各处并不全是开矿炼铜或进口洋铜,而是往往熔毁原值一文的制钱,改铸大钱。】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看着面前二子,神色复杂。
但终究还是没多说什么,只是苦涩道:
“捐官的人朕总不放心,他们追逐利益,心思一看便知。”
“其实通过科考做官的也不是没有不肖之徒,但毕竟头顶上有礼义廉耻,已经提醒就会有所改观。”
“而开捐,自康熙朝开创后几乎没有停止过。”
“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但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