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大山哥,你先坐,我就给咱调个小葱拌豆腐。”
“这个行。”
……
李言诚和董望山打小就是在胡同里一起跑大的,感谢的话用不着说的多么直白,明白心意就行。
二人坐在院子里,一边随便聊着天,一边抿着小酒吃着凉菜。
“大诚,现在国家是不是真的不管私人做买卖了?”
“对,报纸上不是刊登了么,国家放开了个体经济,允许私人做买卖了,但也不是不管了,得先去工商局起个照,有了这个照才能做买卖,但是,暂时还不允许有雇工。”
“不允许有雇工?那……那自己一家人一起呢?”
“自己家人当然可以,走街串巷卖豆腐的那个老蔡,大山哥你肯定知道么。”
“知道啊,他家磨豆腐的手艺可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对喽,他那个豆腐生意就是一家子人一起干的,只是出来卖豆腐的是他一个人而已。大山哥你问这个干嘛?怎么,难道你也想干个体户?”
“不不不,我有工作呢,怎么会去干那个。”
话是这样说的,但董望山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犹豫,还是没能逃过李言诚那双眼睛。
董家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其实应该说住在煤山东胡同的,家庭条件都还差不多,一家最少都有一两个工人或者干部。
但这个家庭条件也要看跟谁比。
以前不让私人做生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什么,从今年开始政策放宽,允许个体经济后,他们这条胡同,以及附近几条胡同里,有脑子活泛的或者有点小手艺的,都开始悄没的做起了小买卖。
结果这才几个月啊,做小买卖的那几家就又是自行车,又是收音机、电风扇的开始往家里搬了。这还得了!
当大家都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哪怕你家一个月比我家多挣个十块八块的也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大差不差。
可你家忽然有一天多挣了好多,这肯定就会引起别人的眼红。
当然啦,背地里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几十年的街坊邻居肯定不会,但既然你家是做小买卖的财,那我也做行不行?
于是乎,这段日子以来,开始琢磨做小买卖的人多了起来。
李言诚搭眼一看就知道老董也有这个想法。
想了想他说道:“大山哥,现在政策虽然允许个体经济,但对具体做什么也还是有限制的,如果你有点小手艺,比如像老蔡那样会磨豆腐,像横栅栏胡同老孙那样做出来的卤肉特别好吃。
再或者像三十号院儿的安叔那样有一手木匠手艺,那完全可以去起个照,但如果什么手艺都没,只是想像那帮子倒买倒卖的家伙一样,低价从这里拿货,转手再高价卖出去,那我觉得还是要再等等。
倒买倒卖,这在很多人眼中还是属于犯错误,被查到了肯定要抓的,最轻也是没收违法所得,重的还有可能判刑。”
原本眼睛还有些亮的董望山,在听完李言诚后边这段话后,马上就变得暗淡无光。
这还真不是随便乱说,对于倒买倒卖这种行为,现在确实还在打击范围内。
政策鼓励展个体经济,鼓励的是那些有手艺的人,就比如说你是个厨子,你可以起个照去开个小饭馆,类似这种的。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像那些倒爷、南来北往的背包客,被抓住后可讨不了好。
现在京市的街头就有那些从南方倒腾点商品过来卖的,可他们都是私下里偷偷卖,人货分离,这边谈价钱,说好了就去另外一个地方拿东西,防的就是被抓了以后损失惨重。
大城市还能好点,尤其京市,跟政策跟的比较紧,像那些落后的地方,哪怕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依然在严厉打击这种贩子的行为。
像那个著名的小商品批城,因为是私营经济的试验点,所以私营经济展的就特别好。
而南方开放的早,又紧靠港岛,再要不了多久港台商人就会在这边开始大肆建厂,私营经济展的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