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侧的捕快抱来数卷旧卷宗,低声道:“大人,这是前朝三十三年所存与‘古阵血符’相关之案,一共七宗。”
唐蔓接过,只扫了一眼,就已眉头微蹙。那些案子几乎无一例外,都记载着几个关键词:“血”、“目印”、“失踪”、“迷障”。
她将一册名为《西边谷灵案》的卷宗摊开,手指一顿,落在一行旧字上——
“据当事人供述,夜中有目印浮现,心智混乱,同行者皆失,唯余其一人逃归,后续接手者为‘密线掌报人,秦淮’。”
唐蔓低声道:“果然又是他……”
她闭目沉思了一会儿,低声自语:“无影门、阵法、幻象、血引……这些案件背后,似乎都绕不开一个人。”
捕快迟疑地问:“大人,您说的是……秦淮?”
唐蔓点头:“不错。你们都以为秦淮只在江湖贩毒、夺势、行杀之列,实则他是朝廷密线中极少数——懂得‘非形之法’之人。”
她在桌边坐下,语气低缓,却透出沉沉警觉。
“只要是类似的失踪案、秘阵案,十年内,皆绕不过他。他是消息汇流者、线索交集点,朝中将他暗列为‘密报中枢’。”
那名捕快惊讶:“可秦淮如今……”
唐蔓抬眸看向他,冷静道:“失踪,甚至……可能已死。”
捕快迟疑了一瞬,小声提醒:“据说,朝廷刚刚另立了新中枢,好像是一个叫景曜的人,从浮影斋调过来。”
唐蔓未答,只沉默半息,起身,披好外袍,将拓本小心卷好,封入锦袋。
“既如此——”她冷声道,“那我得去找找这位新任‘密报中枢’了。”
她走出案房,回头只留一句:
“若他真能接下秦淮的位置……这局,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灯火微晃,暗影伏地如蛇,隐隐透出一丝将起未起的风雨。
搅月楼,位于东都偏西一隅,曾是秦淮治下最隐秘的据点之一。
外表不过是一处年久失修的宅邸,青瓦灰墙,庭院不甚宽敞,花木也显杂乱。
然而如今,这里已悄然易主,成了我景曜新的驻地。
楼前那块刻着“搅月”二字的木匾,墨迹未褪,却早失了昔日森然威势,反而平添几分市井藏锋的意味。
日头刚过中天,院中热意浮动。
院墙之内,隐约可见几道人影来回穿梭,虽着仆衣,却步履轻盈,举止利落,皆非等闲之辈。
他们是我自秦淮手下收编而来的旧部,经过一月的整顿与磨合,如今已纳入“影杀”旗下,暗中重新编列,隐于搅月楼各处。
楼内比起从前,多了些烟火气。
西厢的窗户开着,一道纤细的身影正倚在窗前,手中捧着一碗汤羹,舀一口尝一口,唇角噙笑——是小枝。
她坐在我膝边,小脸未褪病色,眉眼却早已复了灵动。
她今日穿的是我新叫人做的月白细棉襦裙,袖口绣着几朵素雅海棠,腰间系一根青绦细带,将她纤腰束得盈盈一握。
她一边嚷嚷着要熬汤水,一边偷偷看我反应,那软声软语、娇憨作态,恰似一只刚从雪地里跑来的小猫,毛茸茸地黏人,惹人怜惜。
“公子~你说,今天这汤好喝,是不是因为我亲手切了姜片?”她转头看我,一副邀功的模样,软糯嗓音里透着点娇气。
我含笑不语,伸手摸了摸她的发顶:“那是自然,你切的姜,哪怕放多了,也是香的。”
“哼,那你要不要再喝一碗?”
“要是你亲喂,我便喝。”
“公子坏。”小枝红了脸,小声嗔了一句,又往我怀里挪了挪。
就在这时,柳夭夭一脚踹开东侧房门,长裙飞扬,她今日却穿得极为随意,轻薄的碧纱内衫只束在腰间,勾勒出玲珑有致的曲线。
她懒散地横身半靠,微挑的眉眼间透出三分狡黠,七分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