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经过最初的震惊,已经缓了过来,还有心思安慰皇帝:“陛下,有天幕的提醒,臣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裴度:“这正说明藩镇已经无计可施了!”
“武元衡死后,裴度接过他的未竟之事,继续主持削藩。宪宗派遣裴度进攻淮西,吴元济猝不及防之下被当场擒拿,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终于平定!”
“这样的结果让李师道极为恐慌,他以割地送质子迷惑朝廷,随后举兵叛唐。”
“宪宗派遣大军前往镇压,李师道内部生乱,自相残杀,终被朝廷平定!”
“宣武节度使韩弘迫于形势,放弃了节度使的权利,自请入朝为官。”
“……”
【宪宗用人不疑,将削藩之事尽数交付给宰相武元衡、裴度,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重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重新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李纯很是兴奋:朕做到了!
李适和李诵也对李纯的作为很是满意:“不愧是吾家第三天子!”
【元和中兴是史家对唐宪宗的溢美之词,但从当时的社会经济上便能看出,元和年间的经济并无多少起色,对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相去甚远。】
【唯一让当时的百姓扬眉吐气的只有打击藩镇,宣扬国威,却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李适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哈哈哈嘎……”
韩愈想起自己的《谏迎佛骨》,顿时明白了天幕的套路。
夸夸夸结束,接下来就是批评了……
【李纯自觉自己已经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功绩,立下了不朽之业,不免开始骄傲自满,走上了李隆基的老路。】
【他罢免了贤相裴度,任用奸臣皇甫镈为相,政治日渐衰败。】
【在削弱藩镇的过程中,李纯重用宦官,任命宦官为左右神策将军等要职,使得宦官权势日益增大。】
武元衡:“陛下,谨防宦官乱政啊!”
李纯:“爱卿不必担心,宦官不过是家奴,朕想要杀了他们,就跟拔一根毛一样简单。”
韩愈很想吐槽:您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怎么登基的,俱文珍等人擅自废立皇帝,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他们可是才被您疏远。
但这样的话韩愈却不能直白的说出口,直接揭老板的短,是嫌自己的官太高吗?
【晚年的李纯迷信神仙方术,召集天下方士炼长生药,宰相皇甫镈投其所好,为他推荐了一个叫柳泌的道士。】
【李纯还派遣宦官以盛大的礼节迎接佛骨,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奏劝谏,被皇帝贬到了潮州……】
【因为服用太多金丹,宪宗脾气逐渐暴躁易怒,身边的宦官动辄被杀,惶惶不可终日。但此时的宦官可不是任由皇帝处置的小可怜,他们手握兵权,自然也有自己的野望。】
【宪宗晚年也有继承人问题,他没有立皇后,郭氏便是无冕之后,她生下了皇三子李恒,在前朝后宫都有强大的势力。】
【宪宗不想被朝臣牵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此事已经不由他决定了。】
【元和十五年,因皇位继承问题,宦官内常侍陈弘志和王守澄合谋毒死了宪宗,拥立李恒继位为帝。】
李纯:“这……朕居然是被宦官毒害的!”
宫里的宦官可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是他的心腹啊!
李诵:儿子似乎比他还惨……
【一代“中兴之主”就这样憋屈的死在了宦官的阴谋之下……】
【宪宗死后,穆宗李恒继位。因为宰相短视,对藩镇处置不当,激起了卢龙节度使朱克融的兵变,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王廷凑所杀,魏博节度使田布也被史宪诚所害,河朔三镇复叛!】
第337章国运中断
李纯极为愤怒,郭妃势力太大,前朝后宫都是支持李恒的人,但他觉得李恒举止不端,不想立李恒为太子。
如今的太子是他的长子李宁,虽然身体不太好,却喜爱读书,行事颇有章法,深得他的喜爱。
事情果然不出他的预料,李恒就不是当皇帝的料,那么好的局面下居然能让藩镇复叛!
【李恒是唐宪宗的第三子,因为不得父亲的喜欢,本没有机会成为太子。但他的长兄太子李宁英年早逝,让储位的归属有了新的可能。】
李纯大惊失色,立刻召集御医为太子诊脉,这可是他最看好的儿子!
【与没有母族的皇次子比起来,李恒背后的郭家体量巨大,在满朝上下的支持下,李恒终于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