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宛扶额,无地自容。
这栋大厦杂志社下班最早,编辑部尤其溜得快,电梯一路畅通,诸人道别。
陶宛闷着脑袋往地铁站走,想起电梯里张姐那番话,傻乎乎笑,路人经过,忍不住瞄她两眼,她手掩唇,有点尴尬,有点害羞。
在地铁上把这事跟司延说了,对面丢个白眼过来。
[不是不愿意跟我说话?]
[没说话,打字呢。]
陶宛回。
司延又气够呛,威胁说:[拉黑你信不信。]
认识二十多年,拉黑删除这种事两人没少干,到气头上都不管不顾的。
也是有恃无恐,笃定她们之间的关系绝不会轻易断绝。
以前是因为什么,是又拉黑又删除,只拉黑不删除,还是不拉黑直接删除,早就记不清,也没必要记那么清。
但上一次,是因为司延谈恋爱。
消息发送,司延马上意识到不对,紧急撤回,但在撤回的瞬间,她又后悔了。
干嘛呢这是,她有什么可心虚的,她行得端坐得直,从没干过什么亏心事。
不应该撤回,司延咬手指,看对话框顶部从正在输入状态迅速切换,等待半分钟,仍杳无音讯。
陶宛肯定看到了,她肯定生气了。
可那又怎么样?姓陶的一天天牛什么牛?于是司延把刚刚撤回的消息又发了一遍。
从单位到宿舍就两站地铁,陶宛扫码出站,被司延这通操作整笑了。
[您没事吧。]
太丢脸了!太丢脸了!司延满屋转圈,啊啊大叫。
但也不算全无收获,陶宛回复了,没晾着她不理。
两人认识那么多年,日常难免有分歧,吵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大多时候都没动真格,你一言我一语的,杠着好玩。
小时候经常放狠话,说“一刀两断”,整得像模像样,两根食指对在一起,胳膊伸长了,咬着后槽牙,下巴抬得高高,手举到人面前逼着砍一刀,两个互相砍完才算真正绝交。
但那都是闹着玩,隔天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陶宛习惯每天早上去司延家叫她起床,给她收拾书包,司延也习惯在公车上趴陶宛怀里补觉,连课间上厕所也要她在门外守着。
从小到大,她们亲密得就像一个人,直到陶宛读研期间,司延宣布恋爱,陶宛就很懂事地“消失”了,不再跟司延吵架,也不玩拉黑删除的幼稚游戏,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面都不见。
杂志社分配的女生宿舍是个百多平的大套间,陶宛第一个搬进来,本来选了个窗户朝东北方向的小房间,左叶来帮忙,死活不干,给她东西都搁主卧,跟许徽音快速换了床褥,让她拒绝不得。
主卧大,采光好,有独卫,照左叶的话说,陶宛这人有点“窝囊”,配得感太过欠缺,让她自己选肯定选最差的,于是才自作主张。
陶宛理解,朋友们只是希望她能过得好。搬进主卧,她起初还有点忐忑,结果三个月过去,宿舍再没出现第二个人。
杂志社岗位稳定,目前没有扩编的打算,那些姐姐哥哥的,都是有家庭的,人都回家住。
陶宛也有家,只是不乐意回,住宿舍挺好,她上班这几年攒了些钱,有空也接点散活儿来做,计划到时候买个小户型自己住。
房间靠墙是面大衣柜,隔着床头柜搁张床,一米五宽,常规尺寸。床尾靠窗有套巨大的升降书桌,L形,是工作区域,一边放置电脑、键盘和数位板等,一边是手绘区。
抬头往上看,墙壁挂了排小柜子,里头都是画具和书。
得亏左叶,不然她一堆东西,真住小卧室怕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起码得买个两居室,陶宛洗澡的时候琢磨,一间卧室,一间画室,能有个小阳台最好,种些花啊草啊的,便于观察……
脑海中规划着未来的小家,也是热气熏得眼前有些朦胧,陶宛洗完澡出来,不当心踢到个纸箱。
这房子布局不合理,客厅放满水能当个游泳池,房间鸟屎大,她痛嘶一声,长腿朝前一跨,摔倒在床。
捂着大脚趾,熟虾米似蜷成一团,躺床上缓了缓,陶宛爬起,脸都憋红了。
墙角纸箱里是她给司延准备的生日礼物,过去一年四处收集的小玩意,有冰箱贴、毛绒玩具、书籍还有闲时做的小手工等。
干发帽裹得有点紧,拽着她眼尾直往上吊,奶黄色小熊睡衣松松垮垮,她抓起手机,想给司延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