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少,也就意味着收入少,夜色下的刘明华目光游离不定,有些犹豫。
陈家志还有些困倦,没有注意到:“嗯,这两天没那么好卖,少拉点去。”
众菜农也都陆续起床,装菜,然后骑着车向市场奔去。
这是这半个月来,陈家志第一次骑车这么轻松,因为菜少。
不过市场并没有因为他菜变少了就变得友好。
其他人菜变多了。
他们来得算早的,但一进入流动摊贩摆摊的巷道,巷道两边已来了不少菜农。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大筐菜。
而且品相还都不耐。
陈家志的菜,除了丝瓜外,其它的都没有多大优势。
有一些‘老客户’拿着拿着菜,就不见了人影,其实就是去其它地方买了。
卸车,然后就是可怜兮兮的蹲守。
“哎哟,陈菜农,你这菜还这么多啊,你这种了多少地啊!”
零售摊贩张姐拿着手电筒照着筐里的菜不停打量,有些讶然,这小菜农近半个月的出菜量让人惊叹。
前些天市场菜少时,他一人就能弄来七八百斤菜。
现在市场菜多了,他还有三四百斤
张姐在市场进货也很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出菜这么多的小菜农。
陈家志笑道:“不多,也就六七亩,有四亩还是才接过来的。”
“厉害!”张姐笑道:“难怪晒那么黑,这都是凭本事种出来的,装菜吧,一样15斤。”
她甚至连价钱都还没问。
陈家志也按市场价给她计算,这就是老顾客的默契。
“来,菜农,一共54元,给你。”
好歹是开张了,不知为何,陈家志感觉去送菜的刘明华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随后又是等待。
菜多了后,一些采购就喜欢多睡会儿懒觉,反正晚点去市场也能买到菜。
看到眼熟的买主,陈家志就会主动招呼,“今天装点什么?”
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收获,但一些老客户也会给面子,帮他处理掉一些蔬菜。
毕竟对工厂等单位来说,菜的好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很多采购在乎的也不是菜的品质,而是价格,以及稳定性。
对他们来说,稳定性的重要程度有时甚至大于价格,毕竟这时蔬菜经常容易短缺。
陈家志这半个月的出菜量很突出,让很多人都记住了他,保不齐以后就需要求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