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陈家志放下前段时间的傲气,主动揽客时,很多采购都愿意卖他面子。
“装吧,装吧,哎,拿你没办法。”
“够了,够了,陈菜农,我要不到那么多货。”
陈家志才不管他,反手就是一句:“昨天你在我这儿拿了货后,还去其它地方拿了货,今天肯定也没拿够”
这时,又走过一个熟客,路过陈家志摊位时,脚步有些匆忙,陈家志直接喊道:
“377,刚才我放了20斤空心菜到你车上什么时候有空结下账啊。”
“我靠,陈菜农,你又来”
“今天不结也行,下次你来买菜一起算。”
“吊毛,我服了你了。”
车牌尾号3位数是377的顾客掉头数出8块钱放在菜面上,临走了又抽回了一块钱。
陈家志也不在意,拿起7块钱放进包里。
即使同样的卖菜方式,陈家志前几天已经用了好几次,刘明华和其它几位菜农再次看到依然叹为观止。
太踏马熟练了
一点生涩感都没有。
李明坤看向脸皮同样很厚的易定干:“你要不要试试这样卖菜?”
“我前天试了,人家到现在都还没给钱,说他没要我的货。”易定干无奈说道:“太难了,我学不会。”
李明坤叹道:“现在只有卷毛菜头能每天让秀才吃瘪了。”
易定干:“那厮现在要天亮了才来。”
陈家志没注意几人的谈话,他菜多,压力大,在卖菜装菜时还要注意来往的人群。
遇到熟客就搭话,然后回忆他们过往拿菜的信息,尤其是在笔记本上有送货记录的。
这些人比较重信誉,强塞容易回款。
多半也长期在附近市场活动,真没给钱,以后菜俏时总会再来,记住信息到时一起算。
只是目前还没出现赖账的,说明他看人下菜的本事在这个时代的市场也很适用。
毕竟是蔬菜供求偏紧的时代,采购还是愿意和有本事的菜农搞好关系。
在一点点的磨时间中,菜也在变少。
正当陈家志埋头装菜时,一道光线照进了旁边的排菜心里。
他以为是老客户18号档口来了。
抬头一看,确实是老客户,不过是跑了的老客户:和尚。
陈家志下意识的以为和尚要装菜,然而,和尚看到了他的动作,却说道:
“噢,我不是来买菜的,只是走到这里了,就顺路来看看。”
“呃……”